尽力降低百姓办事“成本”
日前,居民孙先生走进打浦桥街道办事处,感觉一新:办事大厅里,社会保障、就业登记、计生咨询等对外窗口一字排开。来办事的居民、企业人员坐在比街道工作人员高的圆椅上,隔着低低的柜台,与他们沟通无障碍。
孙先生说,过去到街道办事,一个一个办公室敲门找人,费时且不说,还有一种“求人”的压抑感;现在不必为寻找办事人员耗费时间,他们还热情为我倒茶送水,请我就坐说话,让我找到了“被服务”的舒心感觉。
为让群众得到舒心服务,打浦桥街道正在积极实践“千方百计降低老百姓办事成本”的服务理念,尽力让群众办事“少过一道门槛、少走一次程序、少花一点时间”……
办公桌上:没了茶杯和报纸
―――改变政府服务理念
打浦桥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区域全透明:每个办公室靠外的墙上都安有大块透明玻璃,即使是小房间,门上也安玻璃,办公人员的工作状态,全在“众目睽睽”中。更让人惊异的是,工作人员的写字台上,只有“电脑、电话、笔筒、书夹”几样办公用品,绝无茶杯和报纸。要喝水,上茶水间,站着喝几口;想读报,则要利用休息时间去阅览室。
宣传科赵兵坦言,开始时,大家很不习惯;但渐渐地,过去那种散漫的工作作风改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许多。
与许多街道办事处不同,这儿底楼办事厅周六也向居民开放。街道党工委书记郑荣发说,这是降低群众办事成本的新举措。过去,我们只有降低政府办事成本的概念,很少考虑老百姓办事也有成本,居民下班我下班,居民休息我休息,群众要办事要向单位告假前来,办事成本高呵!
为方便群众,街道还动迁了十多户居民,将散“居”的法律咨询服务所、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协税办等中介服务机构,都集中到办事处四周。一位正在协税办纳税的个体户感慨地说,以前在街道交完“两金”,还要再乘公交车去缴税,现在两个机构相邻,多方便!
上网:了解政策、下载表格
―――改变政府办事方式
叶小姐登记结婚,先要办理婚姻状况证明。如何办理呢?
她打开电脑,从“上海热线”,进入“卢湾之窗”,再点击打浦桥街道,所需内容清晰可知。次日,叶小姐按网上要求,带好有关证件到街道顺利办好了婚姻状况证明。她高兴地说,办事程序网上公开,让我不“走”冤枉路。
在打浦桥街道网站上,有申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办《老人优待证》、申领《残疾证》、劳动就业、办理有线电视有关业务、办理租赁房屋申请须知、劳动仲裁、兵役登记等数十项办事指南。居民还可从网上下载“独生子女证申请审批表”、“老年人抚养单身重残子女型家庭申请志愿者服务审核表”等表格。
这个信息化平台涉及衣食住行等服务亦多,有网上购物、家教服务、志愿者服务、公交线路、旅游服务等等。要交公用事业费,告诉你何地受理;遇到麻烦事,为您牵线搭桥,提供法律咨询;家电维修、请家教等还可预约……
有关人员说,涉及居民的近百项办事程序将继续优化、简化;居民将来还可直接在网上填表办事,真正让办事效率上“快车道”。
贴心服务:群众、企业得益
―――改变政府形象
一天,居民老吉到街道“诉苦”:一家人从外地回沪后,申报户口须有妻子原籍政府出具的经历证明;但与当地多次联系,迟迟不见回复,给一家人就业、生活带来种种影响。考虑老吉是残疾人,出行实在不便,街道信访办的工作人员亲赴吉妻的原籍,为吉家办好了申报户口需要的相关证明。拿着户口簿,老吉一家感激万分……
为了提供贴心服务,打浦桥街道的工作人员宁可辛苦自己。瑞金路有对老夫妻,把自己的一套住房出租。到街道缴纳私房出租税时,工作人员看到他们年过八旬,就主动和老人相约,每月定时上门收税,免除了老人的奔波之苦。
街道内很多民营企业从登记到开张,诸多需到政府办理的行政事务,都由街道“一手包办”,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办事成本。上海劳动保障咨询服务所从外区迁到打浦桥街道后,分散在19个区县的分支机构需重新登记注册,办事手续非常繁琐。街道“一门式服务”,派专人到各区县帮助代办登记,直到拿出执照。该所负责人感激地说:你们的服务大大减轻了企业的压力。
贴心服务,带来了企业的集聚,居民的安居。党工委书记郑荣发说,这是企业、居民和政府“三得利”。只有不断降低老百姓的办事成本,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我们的政府才能以更好的形象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