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开工,这是我国首个民营资本投资水务项目,率先打破我国城市水务国有独资垄断局面,标志着上海水务已进入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上海水务在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如即将于本月下旬挂牌的浦东自来水中外合资公司,就是我国第一个吸引外资、整体股份转让,中外方各占50%股份、且不设固定回报的供水企业,这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作为民营资本的友联集团首次介入污水处理项目;此外还有纷纷涌入的世界银行、西班牙政府等贷款,都为上海水务建设注入了大量资金。
人们最关心的是:上海为何要开辟投融资多元化渠道?
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坦言,入世后,政府管理部门不仅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即国有资产增值的经营者。一方面上海地下共有自来水、污水和排水管道20000多公里,其中有许多清朝等时期留下的陈旧管道,亟待新建和更新的管网有数千公里之多,需大量资金。我们不“等靠要”,千方百计拓展投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入世5年后将全面开放水务市场,我们要紧紧抓住这宝贵的5年时间,消除生产发展体制性障碍,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做大做强做好企业;为企业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一批国有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局面,来迎接洋水务的挑战,这样不出几年,上海将涌现一批跻身国际一流的水务企业。
上海水务多元化投融资至少有三利:首先有利于推进市水务局由单一行政管理型,向行业资本经营管理型转变。入世后面对国际众多跨国水务集团的竞争态势,倘若再不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不改变原国有独资体制和垄断格局,企业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发展机遇。其次,有利于建立具有上海水务特点的“投入、回报、再投入”投融资循环新模式。建国以来,供排水行业长期实行垄断经营,投资由政府拨款,盈亏由政府统包,企业基本没有经营风险。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由民营资本为主以BOT形式投资建设并经营20年,开创了民营资本进入水务之先例。竹园污水厂和浦东自来水公司两项目通过资本运作,获得了30多亿元资金,从而可尽快投入水务新建和陈旧管网更新等更多项目。第三,多元化投融资更有利于高起点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上海水务好戏连台。新一轮的投融资举措正在自来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行业酝酿之中。今年底或明年初,上海水务将加大引进国内外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投融资力度,其视野不仅是盘活水务市属国有资产存量,同时将进一步引进社会资本,而且还将结合城镇发展战略,在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污水规划中,进一步拓展投融资领域,大幅提升市郊供水质量和水环境整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