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浦东大刀阔斧开始第二轮行政审批改革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07

  投资2400万美元的瑞士沃尔沃建筑公司2天通过了浦东新区的审批;新加坡新资房地产公司在浦东投资1.3亿美元,3天就拿到了经营许可证;张江的基建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审批时间从半年缩短到40天……记者日前获悉,在第一批行政审批改革中磨炼出的“浦东速度”已经收获战果,仅上半年浦东就吸引了8000个外商投资项目;现在,第二轮行政审批改革又大刀阔斧地开始了,这一次的目标是:把浦东现存的445个政府审批事项“砍”至253项,根本扭转目前政府插手资源配置的格局。
  要让投资者视上海为热土,固然需要一流的硬件设施,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但上海近年来在招商引资中,琢磨出一个更关键的制胜要素―――由高效政府服务营造出的投资软环境。在市场日渐成熟、利润趋向平均的条件下,谁的体制更规范、政策更宽松、办事更简便,谁就会对资本、技术和人才产生更强的号召力。简化政府审批事项,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去年10月开始的第一轮行政审批改革中,浦东共取消了292个审批事项,改革84项审批方式,对10个涉及前置审批的行业,实行了与国际接轨、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的“告知承诺制”,企业设立时间由原先的一、两个月缩短至目前的五、六天。而刚刚启动的第二轮行政审批改革,“浦东速度”再次提速。记者在最新一期的《浦东新区政府公报》中看到,政府又“扔掉”一批权力―――有80个项目取消了审批;有112个事项的审批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事权下放、归并审批环节、批准转核准、试行告知承诺………
  不仅如此,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也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了制度保证。如对鼓励类和允许类的外商投资企业试行直接登记方法,让工商局和经贸局的功能合二为一;对经营性土地出让、专控经营权、工程项目建设、产权交易等试行拍卖、招标等市场运行机制,使政府不再插手资源配置类事项;大力吸引一批行业协会迁入浦东,建立政府委托专业评估机制,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引进重大决策听证会制度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三句话可以精当地概括出这轮改革的效果:强化政府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的职能;弱化政府资源配置功能;转化政府在技术性、服务性和协调性工作上的功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公共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一轮大刀阔斧的行政审批改革过后,人们会看到,浦东将以一流的政府服务和兴旺的市场人气迎接国内外投资者。
  
上海综合成本优势诱人
  招商引资,商务成本是否有吸引力固然重要,但真正有眼光的投资者,显然在考虑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的同时,更注重对社会环境、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的评估,也即更看重综合成本是否有吸引力。近年来,上海在营造吸引外资的综合成本优势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报将陆续刊登报道,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浦东精简审批程序大事记
  ●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归并分政府职
  能部门,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下基础
  ●1996年,浦东推出“一门式”审批服务
  ●1998年,浦东扩展“一门式”内涵,推出项目审批的事后服务
  ●1999年,上海给予张江19条政策,确立园区内审批终结机制
  ●2001年,浦东在全市行政审批改革中首推告知承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