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工业走向定制时代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47

  流水线驶下的每一辆汽车从颜色到内饰各有特色,它们是按照不同定单生产的;冶炼成材的每一卷钢板早已“分门别类”,适合不同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这种“定制时代”的场景或许离我们已不遥远。今年以来,上海工业企业依靠信息化建设,铺开客户信息传送网,打造“柔性生产线”,提升物流系统,向“定制时代”
  
大步迈进。
  市场竞争激烈,需求日趋多样,每一个消费者有自己对产品的嗜好,每个企业希望度身定做自己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上海工业企业在扩展市场中,日益感受到不同需求正从成千上万个客户传来,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客户定单,“大规模、单一化”的生产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生产方式开始走俏。面对加入世贸之后更为激烈的制造业竞争,上海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进行管理系统和生产流程的渐进性变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定制化要求。
  改造生产线,让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共线生产”,是“定制化”的前提。借助ERP、FMS、CIMS等资源计划和生产线控制软件,今年以来上海工业企业对传统的“刚性生产线”进行改造,让其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具体需求生产特色产品。宝钢集团五钢公司针对1300多个经常性用户的不同要求,推进生产过程的节点控制,在10多个生产节点上重点管理,协调使用各种原料和工艺,生产出“千差万别”的特种钢材,上半年新产品增加50%以上,又新增客户245户,向特种钢精品基地迈进。
  “定制时代”,离不开客户信息传送网络和强大的物流支持。宝钢、上汽、电气、广电、上医药等集团今年都纷纷开足马力,全面打造全国信息采集和反馈系统。上汽大众、上海通用把单一的销售店,改造成“销售、维修、配件、信息反馈”为一体的4S店,完善产品客户和潜在用户信息收集渠道,并推行网上订购,为将来的“定制生产”铺设“菜单传送渠道”,今后消费者在买车时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开出菜单,生产厂家则为其专门定制“爱驹”。
  生产模式的变革,更是对企业管理体系和理念的全面提升。从过去的“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逐步走向“按顾客的定单生产”,客户不仅是经营链的终端,更成为起点。上海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开始按照“定单化”生产的流程,对信息、物料、生产、销售、财务及技术等模块重新组合,以控制产品质量和缩短交货时间为目标,构筑新的经营管理体系,并加大对管理、生产、销售人员的定期培训力度,让“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为步入“定制时代”打造坚实的基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