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构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52

  发生劳动争议,除了申请仲裁、提起诉讼,是否还有其它途径?上海开始尝试“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争议解决“绿色通道”。今年年初上海市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普陀、静安、长宁、卢湾等区的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也已相继成立。到年底,上海将构建起市、区县和基层三级劳动关系协调制度的框架。
  刚成立的静安区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开始了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尝试。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在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的居中主持下,经过几轮协商,确定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工资分配标准,这就是被世界劳动组织所认可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基本模式。市、区县的两级的联席会议主要解决设计劳动关系的重要问题,而基层三方协调机制则可以就集体合同、工资底线、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涉及多数职工的共性问题进行协调,被称为集体劳动争议的“缓冲器”。
  员工与企业发生劳动关系争议,又不想进入漫长的仲裁、诉讼程序,怎么办?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为此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迄今本市共有213个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等基层组织已建立起初步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部分基层组织专门规定了“紧急约见”条款,解决劳动者个体与企业的劳动争议。不久前,星云经济区内森冠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出差途中遇上交通事故,就赔偿事项企业与员工家属难以达成一致,矛盾迅速激化。经济区三方协调机制工作小组得知后,立即启动“紧急约见”制度,在政府劳动部门主持下,工会和企业主管平等谈判,终于拿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逐步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推广之初,一些企业主管在私下嘀咕:又多了个“婆婆”。但实施一段时间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协调机制不仅使政府、工会和企业组织之间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而且有效地调整了各方关系。难怪上海高洁金属制品厂厂长张毅深有感触地说:“其实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渴望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三方协调机制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普陀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刚刚建立时,星云开发区的招商人员也曾担心:“所谓‘协调机制’就是为职工说话,难免影响投资环境。”但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后,前来投资的外商反而大增。采访中,外商告诉记者:“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反映的是一种社会调节功能,这种功能的强弱是我们选择投资对象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