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人大代表评议上海市政府上半年工作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58

  数据喜人:年初市人代会定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9%―10%。上半年原来预期增长9.6%,实际增长了10%。
  15日下午的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和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以热烈掌声,对陈良宇市长的报告给予充分肯定。
  16日上午,代表们又分组评议政府工作,希望市政府奋发有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今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让人民高兴,让群众满意。
  
两大动力助推“经济快车”
  谈及上半年10%的经济增长率,众多人大代表用“很不容易”,来形容上海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争创佳绩的不懈努力。
  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走势乍暖还寒,充满变数。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上海金融、电信、服务业等受到很大压力,加上整个资本市场发展不景气,导致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唐豪代表感慨地说:“在这样的压力下,经济继续沿着两位数轨道增长,表示上海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一些人大代表指出,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同比增长32%,工业增长达到12.4%,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两大动力。这两大动力发挥出新的效应,起到了调节替代作用,保证了上半年两位数的增长。
  出色的成绩来自切合上海实际的发展思路。赵国君等代表认为,上海坚持“三、二、一”产业方针的同时,坚持二、三产业两个“轮子”一起转,积极探索在特大型城市发展特大型工业的道路,增强了上海的经济实力。
  说起工业的发展,来自上海化工区的张明芳代表深有感触:上半年,市政府大力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化工区、国际汽车城和宝钢精品钢材“四大产业基地”建设速度加快,仅化工区就吸引外资71亿元、国内投资81亿元。
  一些工业系统的代表谈到:在推进“四大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一批高科技战略产业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同时,区县经济显示强大的发展后劲,区域增加值普遍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得益于金融支撑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宝钢、上汽和上海电气集团等大集团实力增强,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这些,充分体现了上海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的作用。
  下半年,只要继续坚持二、三产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在加快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产业分工,提高上海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培育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确保完成全年外贸出口任务;继续保持投资快速增长的态势,上海全年的经济目标一定能实现。对此,人大代表充满信心。
  
投融资体制改革见成效
  上海每年要达到两位数的经济增速,投资是重要拉动力量。昔日传统的以国有经济、政府财力投资为主的投融资模式,再也不能支撑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步伐。赵国君等代表指出,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上海经济的深层次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唐豪等代表列举了一系列数字和事实:今年上半年,上海投资总量突破900亿,其中非国有经济投资占66%;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2亿元,同比增长30.3%;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有103个,比重接近七成;新增加私营企业3万多户,注册资本达300多亿元……
  民间资本进入了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如由市城投公司向民营企业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转让了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的经营权,收回了32亿元投资,用于新的建设项目;自来水浦东公司将50%的股权出售给法国通用水务公司,盘活资产存量20亿元。
  投融资机制越来越好,就能一块钱发挥几块钱的效用,使上海启动一批跨世纪重大项目有了充分的资金保障,如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轨道交通建设等,人大代表们对此充分赞赏。
  
让上海吸引更多“眼球”
  “看好上海,惊叹上海,投资上海,已经成为中外人士的共识”,市人大代表葛根庆深有感触地说。他忘不了那位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考察上海市场后发出的感慨:早就该进军上海了。
  相对周边地区,上海的劳动力、土地等商务成本并不低廉,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四方投资者的“眼球”?代表们认为,上海的底气来自其综合经济环境,即有金融支撑环境,有诚信体系环境,有相应的人文环境,以及物流业、服务业等构成的综合效应。
  一些代表认为,有战略眼光的国际投资者,考虑的是大成本概念,今年上海的投资环境有了全方位的改善,有利因素正在体现,不利因素正在改变。近年来,上海努力向国际通行做法靠拢,如实施“大通关”工程,出入境货物通关时间年底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今年上半年相继推出一批新的举措,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局面;努力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出台了《上海居住证制度》……由此可见,上海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虽然高一些,但政策透明度高、政府工作效率高,这都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可减轻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带来的影响。
  在肯定政府成绩的同时,朱德瀛等代表也提出了希望:在土地、劳动力等商务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尽快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利用特大型城市的优势来吸引中外投资者,为上海新的发展形成新的动力。
  许多代表还希望发挥好郊区优势。陆宝金代表提出,外商投资上海的成本是有梯度的,如区县级经济开发区商务成本就较低。要按照“郊区”的概念及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进郊区发展。
  
献良策谋发展
  江上舟代表:上海在吸引世界品牌制造业的投资方面已有突出表现,但在重视吸引服务贸易领域外资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吸引高新技术和龙头产业外资的力度。
  王秀宝代表:上海交通建设发展很快,但由于运营机制不畅,对市中心交通压力缓解作用不大,希望市政府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孙贵璋代表:要进一步重视城市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处理好道路建设和机动车增多的矛盾,不仅要搞好道路建设,还要在交通管理方法上有突破。
  吴培华等代表:交通发展要加强软件建设,有些区域交通标志不明显,造成无意违章增多。建议政府在实施大交通建设时多听取各方意见。
  茅明贵代表:在“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中,区县如何发挥作用,值得思考,特别是在经济建设、市政建设方面,要研究市、区如何联手。
  王耀羲等代表:区、县的发展要避免雷同、重复。目前,各区县发展势头较好,市政府要在郊区规划上做好大文章。
  汪尧昌、孙玉刚代表:政府职能的强化、弱化、转化要进一步落实。目前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政府机关人员的精简与职能转变不同步,有些职能还没有回归社会。
  阮庆棠等代表: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成立了一些中心作为中介机构,一定要尽量避免“职能转变”成了“职能转移”。要抓紧行业协会的规范和管理,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制定市场准入规则。
  戴平、余雍和等代表:教育、卫生、文化艺术等事业的发展,要加强立法,保证资金的投入。教科文卫系统在投融资方面要抓紧改革试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