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重工业在新高度崛起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37

     
46吨重的船用锻件,在别人眼里是“庞然大物”,而在上海重型机器锻件厂锻工组长蒋顺发的眼里,它们只能算是“小弟弟”。蒋顺发这个班要锻压的是135吨重的管板,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接班时,他对锻工组的弟兄们关照说,今天要锻好135吨的管板,至于那个46吨的“小弟弟”,只能乘万吨水压机有空的时间做了。
  今年以来,上重厂制造的锻件越做越“重”。48吨以下的锻件,只能算是“小东西”;80吨到135吨的大锻件,家常便饭。宝钢、鞍钢、武钢要造冷、热轧机和150吨的大转炉,要请万吨水压机“出手”;哈尔滨电机、北京重型电机、上海汽轮发电机、杭州汽轮机厂要造电站和化工设备,也要请万吨水压机“出力”;我国自行建造的8艘5618标准集装箱船所有的主轴和尾轴,都要请万吨水压机“出山”。
  源源不断的“订单”,已经让上重厂今年“两改”指标,年初定的全年商品产值是6.3亿元;5月份调高到6.7亿元;这个月又跳到7亿元。说起这,在万吨水压机前忙碌的蒋顺发捋了一把汗水,乐呵呵地说:“从1990年到1999年,厂里10年没加工资。我本来想,我是做不到退休了,上海的重工业要‘掼脱(丢掉)’了。但是从去年以来,万吨水压机压的锻件越来越重,我的心定了,说明上海的重工业是‘掼不脱’的,重工业是代表一个国家国力的啊!”
  重工业代表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制造实力,是国力在工业领域的“晴雨表”。今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钢铁、汽车、化工、电站和成套设备等重化工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可喜的是,上海的重工业正在新的高度崛起:1997年,上海重工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55.3%,去年年底上升到61.7%;今年上半年,申城重工业完成的总产值达到了2344.36亿元,增长的幅度达到14%,拉动工业增长8.8个百分点,上海的工业越来越“重”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