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71个有场无市、经营不规范或者不符合开办条件的市场被注销”,这是本市工商部门在上半年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中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经过半年的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本市的集贸市场经营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项长效管理措施基本落实;市场经营者的有照率上升到85%,亮照率达到90%以上;全市流通领域商标侵权案件同比减少11%等。这是记者今天从全市整顿和规范集贸市场推进大会上获得的信息。
据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本市目前共有各类集贸市场1569家,其中50.7%为农副产品市场、22.6%为工业消费品市场、14.3%为消费品综合市场、10.9%为生产资料市场、1.5%为生产要素市场。这些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在促进流通、引导消费、解决就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与本市的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工商部门通过与市场规范管理工作相结合、与促进企业自律相结合、与打击小商品市场内各类商标侵权行为相结合来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工商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清理各类集贸市场1193个,清理整顿各类进场经营主体3400户,取缔无照经营1987户,处理各类举报及申(投)诉17542件,查处市场内制售假冒伪劣案件737件,查获各类侵权商品18.8万余件,注销了271个有场无市、经营不规范或者不符合开办条件的市场,对一些售假问题严重的市场经营户采取了责令停业和清理出场的措施。
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如由于前几年盲目开办市场,造成市场布局不合理,导致无序竞争;部分市场主办者责任心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市场经过整治后,场内无照经营、销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出现,销售侵权商标商品等违法行为更趋隐蔽;一些市场内零售商品确认单、重要商品台帐以及公示栏、承诺栏的执行等工作尚未完全到位等。
从会上记者获悉,下半年集贸市场整治将突出三个重点:市工商局确定的12个重点市场和2个重点地区以及各区县确定的重点市场和地区的整治、巩固;家具和二手车市场;市民投诉、反映集中或强烈的问题。到年底时,市场主办者将全部变更为企业法人;80%市场内的经营者的办照率达到95%,亮照率达到100%。
记者了解到,工商部门在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的同时,致力于长效性的规范管理。如贯穿整治过程中的“一个主体、两个环节、三项工作”的制度推行;正在参与《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把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机相结合,积极发挥市场管理协会和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良性自律运行机制,目前普陀、杨浦等八个区已经成立了市场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