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多项卫生改革已显成果上海全市医院满意率达92%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97

  “以医院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在上海正朝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转变。社区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临床医学中心、倡导“温馨、便捷、优质”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本市今年启动的多项卫生改革已显出成果:据不久前本市首次医疗服务信息公示显示,全市医院综合满意率平均达92%,一批“管理现代化、窗口规范化、门急诊标准化、病区舒适化、环境优美化、仪表礼仪化”的现代化医院已现雏形。
  但是,就在上海人就医条件大为改善、医护态度“冷、硬、顶、推、拖”明显改善的今天,上海的某些医院里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8月5日,某大医院发生了令人吃惊的一幕:因为医疗纠纷,20多名身强力壮者冲进内科急诊室要求“交人”,言语粗鲁,还动手推搡医生、护士,他们被逼得3个多小时不能正常工作,使40多名等待急诊的病人无法及时就诊。10来个外来人员还将院长办公室围了个水泄不通,医院管理工作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一个月前,也是在这家医院,20来个未经消毒的外来人员,竟然闯入15楼无菌手术区,致使20台正在进行中的外科手术中断。而起因是一名患者心包囊肿手术后发生双侧声带麻痹,产生医疗纠纷。此类医疗纠纷事件在上海虽然是少数,但在上海医院的历史上,外来人员冲击手术室的事件,则是前所未有的。
  眼下正是诊疗高峰季节,上海各大医院就诊人数直线上升。维护改革成果,保证医疗质量,爱惜良好就医环境成为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法律规定――禁止扰乱正常诊疗秩序
  医院被冲击的原因是什么?业内人士认为,原因很多,大医院承担着巨大就医压力是其中之一。先看数据:新华医院年门急诊人次是205万,年手术台数1万5千余台,瑞金医院更高达2万余台。据估算,上海十大医院年手术数基本维持在1―2万台之间,其中有一定风险度的占一半以上,仅中山医院一家,每年要做的心脏手术就达1100台、肝癌手术700多台、肺与血管手术800多台,这些高难度手术当然包含一定风险。此外,随着上海逐步进入老龄化城市,老年病人日益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增大了医疗风险。
  “有理他可以告啊,如果法院判医院输,我们认账。他们凭什么这样胡闹?”那家医院院长十分不解地发问。新颁布即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事故的解决办法,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和医院协商;二是通过卫生部门进行调解、处理;三是诉诸于法律,而不能靠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能维护权益?不能!它带来的只能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害,上文提及的冲击手术室、推搡医护人员事件,侵害的是无法手术、无法就诊的病人的权益,侵害的是身负救死扶伤重任的医护人员的权益。
  一个社会的文明靠什么来构筑?首先靠个体的自觉行为。自觉维护医院正常诊疗秩序,像维护整个社会正常秩序一样,也是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体现。冲击正常医疗秩序属违法行为,也有定论。卫生部与公安部明文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手段扰乱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侵害就诊者合法权益,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损坏医疗机构财产。凡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的;侮辱、威胁、恐吓、殴打医务人员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生天职――救死扶伤为己任
  “医生不是万能的。”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业内人士指出,医学是一门高技术、高风险的学科,有其不可预知性。人体的变化、个体的差异、对某些疾病还没有完全认识等,决定了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风险。采取过激、冲动的行为,不仅极大地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也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令其在医学创新方面缩手缩脚,最终吃亏的还是病人自己。据本市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统计,去年至今,该院医护人员非自然减员已达100多人。少量医生甚至有这种想法:“没有80%的把握,就不贸然去开这个刀。”
  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是恪守救死扶伤天职的,他们承担一定的医疗风险,为万千病家挽回生命,解除病痛,为病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病人这样评价10位获得“高尚医德奖”的医生:只要有1%的生存希望,他们就会尽100%的努力;他们时时心系病人,对患者极为负责……与这10位医生一样,上海的绝大多数医生诠释的是一种温暖的医患关系。让我们倾听一下他们的从医格言:市一医院肖明第:“做医生,就要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理所当然”;瑞金医院郑民华:“医生与病人的相处之道,唯有真诚二字,掺不得半点杂质”;铁路医院盛敏杰:“做医生,就是要为病人解除痛苦”;长征医院卢亦成:“不管病情有多重,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
  
社会各方――须为维护正常诊疗秩序尽责
  采访中,医院的保安人员是无奈的:“眼看他们闯急诊室、动手打医生,可我们干着急,无法处理。”因为医院没有执法权。
  有关人士指出,医患纠纷超越了简单的消费与被消费之间的矛盾,医院正常诊疗秩序是社会公共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医院发生的矛盾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大执法力度是很必要的。有关人士提出设想,上海高校目前已设置了派出所,对其附属医院是否可采用设置治安分部的做法赋予执法权,以震慑少数故意扰乱医疗秩序的人。
  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尊重医务人员的氛围。新闻媒体要警示极少数失去理智、行为过激、置法律法规于脑后的人,大力倡导“正常医疗秩序不容破坏”的正面舆论,倡导有理也要走依法协商、调解或诉讼的途径;同时,对有损正常医疗秩序的行为要大力谴责。
  社会更要为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保障机制。记者已听说一个好消息:上海医疗事故风险保险和医生执业保险制度已在酝酿中,此举能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从根本上维护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确保上海医疗质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医院管理――要抓好诊疗常规的规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9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上海各大医院近来将诊疗常规的规范提到了相当高度,强化内部管理,防患于未然,成为降低医疗风险、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最好办法。
  新华医院强调每个医务人员所有医疗行为均需严格按诊疗常规办事,以期与病人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医患关系。华山医院明确各级医生职责,规定急诊需要,各科室医生须在2分钟内随叫随到,将可能出现的医疗漏洞事先堵严。市六医院将压力化为动力,重新修订了40多条规章制度,出台详细公示制度,对三级查房、巡视制度、病人家属接待制度等一一明晰。龙华医院严格制度化管理,坚决对违反诊疗常规之举亮“黄牌”,凡违反市卫生局有关医政条例的行为,违反一次,亮一张黄牌;累计三张黄牌者,降低一个岗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