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市科委转变政府职能不做划桨手当好引航员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49

  上海市科委日前宣布:不再主持科技成果水平鉴定,由中介机构自行组织专家,根据市场需要,客观而独立地评审科技成果。这是市科委转变政府职能的又一重大举措。
  项目权、经费权、鉴定权,向来被视作是政府职能部门权威的体现,而市科委在全国率先弱化、转化这三大权。目前,市科委立项的科技项目由谁承担,科技经费“花落谁家”,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并依据专家意见进行资助。
  市科委频频放权,旨在适应入世,转变职能,从大包大揽“蜕变”而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推动原始创新,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弱化指令性、干预性。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不做划桨手,要当引航员。
  
强化指导性,引领全市创新之舟
  
电动汽车、农产品深加工、微电子装备……科技部日前在京启动12个国家重大专项计划,上海创新之师“攻城略地”,在12个专项中都有项目斩获。据统计,“十五”第一年,上海领衔承担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级项目已达281项,获国家经费支持5.3亿元。这数字等于上海地方财政拨款一年科技经费的总和。
  佳绩来自高瞻远瞩。从划桨手变为引航员,为的是高屋建瓴引领全市创新之舟。市科委瞄准“抢占科技制高点,开掘经济新增长点”,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热点领域,宏观设计,及早布局,做大做深。
  2年来,先后在多媒体、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生态农业、高清晰度电视等领域,开展了近50个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了集成电路设计、中药现代化、光科技、纳米科技4个专项计划。并将项目、平台、基地、人才、专利、标准一体化综合规划建设,使项目迅速完成布局并重点突破。
  上海科技立项为取得先发效应,向全球借“慧眼”,市科委先后聘请了130多位中外专家,在信息、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8大重点领域进行技术预见,迄今已积累了400多篇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专题报告和180多个重点领域的备选项目,为本市科技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强化公共性,激发全社会发展科技热情身为引航员,必须激发每个划桨手的热情和力量。上海科技项目和经费“花落谁家”,以往大多“钦定”中科院、上科院、高校和少数国有企业承担,为适应入世后的市场竞争,市科委在全国首开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制,并引入复议复审制度,竞标落选者若认为项目有创新点,可申请重新评审。此举一石数鸟:民营科企、留学生企业、外地科研院校频频成为“黑马”,担纲上海科研重任,无形中为上海新增一支科技创新生力军;科技攻关得以用最强大的力量、最短的时间、最经济的成本,获得最大效益。最近,首期招标的项目相继完成,市科委经过验收发现,98%以上的项目达到“四最”目标。
  为强化公共性,拓宽创新通道,市科委扶持重点从产品转向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从单个企业转向企业群体;从产业化转向竞争前研发。今年启动的17个重大项目,三分之二侧重于建设技术平台,并建立了都市工业设计、软件园、中药创新园等孵化基地,使众多中小企业踏上创新之途。
  弱化指令性,巧借市场之手上海钢铁工艺技术研究所今年承担了“钢结构材料实验室建设及新型钢筋机械连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管理该项目的上海科技项目管理一中心要求钢艺所在项目完成时,必须同时达到五个一:建立一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一个人才团队、获得一批成果、申请一批专利、建立一批技术产品和企业标准。钢艺所科技人员细思量后服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科研后劲。
  科技项目管理一中心是市科委聘请的专职管理科技项目的中介机构之一。市科委借市场之手,凡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就弱化指令性,减少干预性;凡中介机构能承担的业务就放权。如此一方面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引导推动中介机构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年检和资质审查,优胜劣汰。
  弱化指令性,使市科委摆脱大量琐务,科技行政审批数量已减少46%,得以专心致志当好引航员,还为中介机构发展拓展了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