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3年来成果显著,在同等规模下,后勤人员减少了14%,服务质量却直线提升。成建制地从高校“母体”中剥离后,上海高校后勤转为企业化管理,与社会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他们从体制转换入手,搞活机制,如今已逐步占领了餐饮服务、公寓管理等市场。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上海高校已建立了规范的后勤服务体系。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和后勤发展中心已在各高校开设了近百家连锁餐厅和教育超市,还建立了10个后勤主副食品配货中心,实行后勤大宗物资的团体采购,去年全年实现集中配货1.1亿元;公开招标、团体采购床上用品1300万元,价格比原来学校单独采购平均下降10%―15%。
作为上海高校后勤改革标志性工程的“教育超市”至2001年底已拥有61家门店近500名员工,销售额达9220万元。连锁物业管理公司“生乐物业”已进入20多个小区,物业管理总量达100万平方米,并涌现出一批文明小区。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打造出一批服务品牌。如复旦医学院后勤服务中心开拓服务新领域,在幼儿园寄宿部创建“全托园”,参观者都直竖大拇指。
据悉,今年上海将成立教育后勤产业集团。在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区域合作方面也将有所突破,将鼓励学校后勤实体申请注册企业,加大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同时制定教育服务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