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科技塑造新概念菜篮子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56

  我国淡水鱼人工养殖又获重大突破―――与银鱼、白虾并称“太湖三宝”的白水鱼,经上海科技人员三年努力,日前驯养成功,首批200万尾苗种已投入养殖;记者昨天从铜川、曹安等水产市场获悉,尽管目前正处伏季休渔,但从浙、闽两地运沪的黄鱼、梭子蟹等养殖海鲜货丰量足,日交易量达200吨以上……经过科技人员长期默默耕耘,如今上海人的“菜篮子”变得“模糊”起来―――季节淡化、地域不清、家野难辨,于是,有人称之为新概念菜篮子。科技使“菜篮子”没了季节概念。时下虽是三伏天,但菜场上青菜、卷心菜、蕹菜、米苋、鸡毛菜,超市里小包装彩色辣椒、超红甘蓝、金光菜等等琳琅满目。过去每逢暴风骤雨菜价陡升、货源吃紧,如今一去不复返了,甚至无淡旺季之分。不仅是蔬菜,水产也是如此,本市每年都引进驯化2―3个水产新品,草虾、河虾、河蟹、鳜鱼、鲈鱼等四季不断档,名特优养殖面积扩大到25.9万亩,全年水产品上市量达30万吨。科技使“菜篮子”地域概念变得“模糊”了。一位宾馆经理讲述了一件事,某外商点名要吃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麓的人参果菜肴,10分钟不到这道菜就端到了他面前,因为上海已引种这一菜品。在上海,日本人可以吃上正宗的东京四季青,德国人可以点一道美味的德国红菊苣色拉,美国人则可以品尝可口的“美国一号”甜玉米,上海“菜篮子”装满天下菜。
  3年里,科技开发人员遍引国内外400多种蔬菜良种,堪称世界之最。细心的市民发现:现在猪肉瘦肉易买,厚膘肉难觅,这是肉猪跨国界结合的结晶。通过从欧洲、北美洲等地引进优良猪种,与枫泾猪、梅山猪、浦东白等本地良种猪杂交,形成新品三元杂交瘦肉猪,瘦肉率达55%以上。目前,上海每年出栏的480万头肉猪中,有80%是"土洋"结合或"洋洋"结合的三元杂交的优质瘦肉型猪。
  科技使"菜篮子"养殖和野生的界线变得"模糊"了。枸杞像青菜一样密矮栽培多茬收获,香椿树"嫩头"四季丛生,马兰头能用种子播种……为了摸透野生的习性,育种者深入原生地,模拟相应条件培育。生长在水洁、土净、气清的崇明岛中部的甲鱼,一生都按野生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养殖。孵化出壳的幼甲鱼,经过几个月的恒温池养,就来到野外水塘,在全生态自然环境下放养。由于秋冬季节不加温,甲鱼基本停止生长,所以从孵化成型到上市,就比加温养殖的要多花2年时间,该说它是养殖还是野生?科技使"菜篮子"变得更丰富,但质量却不含糊。上海奉浦园艺场是沪上首家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蔬菜基地,176亩土地共种植迷你大白菜、庄屋长茄、东京四季菜等50多种有机蔬菜。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肉",上海农工商肉食品有限公司从源头抓起,让良种生猪住"小白屋",喝洁净水,吃不含违禁药物的饲料,并在屠宰加工过程中抓好18个环节的质量检验,确保"爱森"猪肉安全、卫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