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正规就业”6年带动56.6万人就业
当下岗职工史殿忠决定投资6万元在自家住的老沪太路小区里开办“都市清泉”连锁供水站时,亲朋好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上海市场纯净水品牌如此之多,竞争又这么激烈,这生意能赚钱吗?
现在经过史殿忠夫妻两人的努力,水站平均每天售水60桶左右,除去日常开销,每个月的净利润在5000元左右。“我活了50多岁,从没挣过这么多钱,虽然很辛苦,但是心里很充实。”老史笑着告诉记者,“这一切都是市政府的4050工程给我带来的。”
“都市清泉”是一个被再就业者称作“现代老虎灶”的“4050项目”。如今,该项目已经在全市范围形成了100家连锁供水站,一大批再就业者当上了像史先生这样的“小老板”,他们普遍盈利状况良好,其中10%的“小老板”的月净利润冲破了一万元。该项目还被列为上海A级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并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像“都市清泉”这样的“4050项目”,上海市先后公布六批1121个,其中实施项目已达到765个。一个规模日见庞大的4050项目库开始在再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日前,第六批95个“4050项目”也由上海市开业指导中心推出,并于8月3日举行招标咨询活动。
建立4050项目库旨在推动非正规就业,以无形的市场之手解决就业资源的配置,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上海以“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形式,积极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消除城市贫穷的开创性做法,已引起国际劳工组织的高度关注与肯定,并被命名为“上海模式”。
据上海市开业指导中心盛祖欢副主任介绍,上海市1996年最初只有试点的8户“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就业人数72人;到2002年1-6月,劳动组织达到1200户,就业人数到达18万人。从最初开业户数与就业人数的1∶9,逐年上升为1∶150,“就业倍增效应”十分显著。上海市先后涌现了4200多个“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带动就业的人数达56.6万人。
上海市是世界上首次把非正规就业纳入了政府正常管理轨道的城市。目前,上海已构建了完整的政府支持体系,在市、区(县)、街道(乡镇)分别建立了三级开业指导服务机构。在政策上,“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可以不进行工商登记,三年免税;并纳入基本社会保险范围,缴费比率比正规企事业部门低;还可为开业贷款提供担保等。据介绍,上海市促进就业专项基金已与上海5家银行合作,为开业者发放了451笔贷款,总额4027万,每笔平均8.9万元,5万元以下的占到70%。
上海市还特邀360名能人和专家组成了“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为下岗失业人员送上创业的金钥匙。专家志愿者通过会诊式、上门指导等多种服务形式,为开业者提供了创业策划、项目论证、开业登记、信贷融资、管理诊断等18个方面的指导。上海市先后为开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创业培训,内容有开业班、项目班、融资班等。自1998年至今已培训1.1万人,以每人1000元培训费计算,政府投入的资金超过了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