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林业成沪郊新兴产业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14

  近年来,沪郊林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10个区县已全部实现平原绿化达标,同时建成了一批具有生态型、观赏型、经济型等各具特色的林业示范工程,林业已成为上海郊区的一项新兴产业,林业产值每年以8―10%速度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较快,到去年,上海森林覆盖率达到10.4%,比上年净增1.2个百分点。通过规模化造林和工程化管理,提升了林业建设水平;运用新的投资方式和运行机制,尤其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吸引多元投入建成各类苗木基地9万余亩,郊区造森苗木自给率达到40%;此外加强征用林地、砍伐林木审批管理,狠抓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和检疫,以及森林防火工作,有效保护了上海有限的森林资源。
  目前,上海加快绿化建设面临两大机遇,一是国家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的机遇。鉴于目前全国粮食供给充足,库存较大,加上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配套支持,上海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和退耕造林,促进上海绿化尤其是林业建设的发展。二是国家调整上海农业结构的机遇。国家对上海市原定计划生产42亿斤粮食的指标松了绑。上海的粮田退耕后,最合适造林,既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又把绿化和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通过郊区造林,吸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几得。
  上海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综合服务功能、综合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上海森林资源严重不足,森林覆盖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处在全国各省(市)的末位。因此,发展造林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时,上海林业已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战场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并成为城市建设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到2020年,上海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用来造林建绿。根据上海绿化总体规划:一是通过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造生态林(城市森林)。包括休闲林、经济林、苗木基地等,形成由郊区环线绿带、中心城楔型绿化、沿地市道路河道的防护绿廊、以公园为主的集中绿地和郊区大型片林组成的“环、楔、廊、园、林”绿化系统。二是实行绿化建设与中心城区改造、郊区小城镇体系建设、产业结构调整、重大基础城市规划相结合。三是争取在2020年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十五”期间,上海郊区要完成100万亩造林任务,到2005年,使全市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20%左右。以沿海防护林和部分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前沿,以大型片林、廊道林带为生态腹地,形成“二环八纵、五片一链、多廊多带”,沟通城郊、环抱中心城区的网络状空间布局的城市森林结构。二环,指外环线和郊区环线;八纵,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安排八条500米左右宽的大型林带;五片,即浦江大型片林、南汇片林、佘山片林、嘉定――宝山片林和海岛生态林的生态链连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