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农字号品种走向全国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95

  杭嘉湖平原上种植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让沪浙农业专家兴奋不已,“七彩山鸡”已在新疆天山脚下生蛋繁衍后代,甜瓜新品种“金辉一号”、“春丽”香溢赣南,上海太湖种猪与云南地方猪喜结良缘,生下了新猪仔。据最新统计,近3年来,上海农科院立足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服务全国,已向兄弟省市输出80多个新品种,新技术近30项,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被誉为油菜之王的低芥酸、低硫苷“沪油15”新品种,是上海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申请国家品种保护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当前油菜籽优质不优价的情况下,为了让农民接受它,该院作物所科研人员带着种子到浙江杭嘉湖地区为农民种示范田,在田头给农民传授种植“沪油15”新技术。1999年,湖州市南浔地区农民只试种了1.5亩“沪油15”油菜,而今年则达到了90000多亩。“沪油15”比常规油菜品种每亩增产约20公斤,增收40元左右,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据了解,今年“沪油15”在江、浙、皖地区推广面积400万亩左右,可使农民增收约2亿元。
  “沪香”系列香菇新品种,是上海农科院到贫困地区帮助农民致富的法宝之一。这个新品种通过在浙江、福建、山东、河南等20多个山区市县示范生产,已成为我国出口优质鲜菇主要品种之一,年栽培量1亿袋以上。仅据金华、丽水两地统计,年创汇就达1500万美元,农民增收达6000万元。浙江磐安县原来是个贫困县,上海农科院院长带领科研人员长期深入到磐安山区指导农民种植“沪香”系列香菇,并提出林业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建议,受到当地政府重视。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内鲜香菇出口最大的生产基地,并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和“国家自然生态示范县”。全县20万农民年人均收入2500多元中,三分之一来自香菇收入。
  上海农科院还针对国内各地的自然条件、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有选择地在当地建立技术示范基地,据统计,目前该院已在苏、浙、皖、赣、鲁、豫、滇、闽、渝、甘、辽、新等1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42个技术示范基地和9个研究中心,签订技术服务项目100多个。去年上海农业科研人员在兄弟省市授课120余次,培训人员近万人。该院还与江苏、浙江两省农科院组成三省市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实行科技成果、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建立大型农业科研综合示范基地11个,形成了上海农业科技与江浙地区长期联系网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