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租用标准厂房快上项目,与外国投资商频繁接触,申请自营出口权马不停蹄,质量标准认证兴趣日浓……青浦私营经济“二次创业”热气腾腾。近日,区政府出台培育“小巨人”实施计划,引导私营企业挥别“小打小闹”,向实业型、规模型、外向型和科技型转变。到“十五”期末,全区私营经济工业产值和上缴税收翻一番,分别达到300亿元和30亿元。
以华东第一私营经济小区―――富民私营开发区启动为标志,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青浦区私营经济“十年磨一剑”:私营经济税收已成为区财政收入一大支柱,达到49%;吸纳安置劳动力21万人,其中16万是区内外农村富余劳动力;盘活800多家镇办村办集体企业存量资产;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
青浦私营经济“二次创业”目标明确:做大、做强、做实。全区现有2.4万户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势单力薄”状况,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下的达到79%,在全市有影响的私营企业凤毛麟角。“二次创业”的首要任务是招商引资重点由商贸型向实业型转移,通过布局调整,将现有36个经济小区相对集中到“1(一个市级工业区)+3(三个市级工业区配套区)+6(重点镇级工业区)”中,大力发展标准厂房,降低私营企业初始成本。去年建成的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租售率达到90%以上,今年又有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工兴建。对实业型企业予以政策扶持,总盘子为5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已贷出2亿元,147家实业型私营企业受益。
新出台的培育“小巨人”实施计划有两条标准,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近三年年均增幅在30%,年创税收1000万元的列入小巨人企业行列;年销售收入1亿元,近三年发展迅速,产品有发展潜力,年创税收500万元以上的入选争创小巨人名单,入选私营企业可以享受包括融资担保在内的10多条扶持和奖励政策。浙江温岭一石材老板闻讯后,前来创办一家注册资金1亿元的生产企业。海南椰岛鹿龟酒决定在徐泾镇建华东地区销售和生产中心。
扶持私营企业向科技型转变,青浦区打出一套“组合拳”:鼓励建立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国家级技术中心的私营企业予以一次性资助;进行技术改造的私营企业可以享受技改贴息贷款;帮助企业申请自营出口权和进行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全区30多家私营企业已拥有自营出口权,大大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上海青浦消防器材厂通过有关认证以后,产品顺利进入德国市场。与此同时,引导私营企业眼睛向洋看世界,寻找同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机会。新大洲摩托、大智塑料薄膜、裕生电线电缆等10多家私营企业,开始同英国、日本等外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