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人民广场开始“变脸”。到2005年,这里将成为一个市中心特大型换乘枢纽―――地下3条轨道交通,地上7个公交主、辅枢纽。该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以轨道交通换乘为核心,地铁将是出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这是记者6月25日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等部门获得的最新消息。
最近,上海人熟悉的精品商厦、音乐书店等已一一搭起脚手架,拆除工作井然有序。据介绍,今后此处将变为一个拥有三条轨道交通出入口的下沉式广场。进入下沉式广场,更是别有洞天:规划中的轨道交通杨浦线(M8线)将与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R1线)平行驶过,实行“平行换乘”;与地铁二号线(R2线)上下交叉驶过,实行“L”型换乘。杨浦线人民广场车站建成投入使用后,杨浦线与地铁一号线的换乘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分钟之内。而随着原有地铁一、二号线换乘通道的扩建,以后这三条轨道交通的内部换乘将更为便捷。
根据上海“十五”期间轨道交通整体规划方案,一旦这个综合交通枢纽站所经轨道交通线路全部到位,将意味着南到闵行开发区、北到泰和路外环线及杨浦地区、西至虹桥国际机场、
东至张江及三林城地铁沿线的市民,一部地铁就可到达人民广场。由于地面公共交通将成为地铁的辅助方式,人民广场现有公交线路格局将出现较大调整。据悉,这一地区现有始发和过境公交线路53条,每日发车班次在5000辆以上。尽管看上去可供换乘的车次很多,但因为线路密度过大,道路承受能力有限,造成交通拥堵状况严重,步行舒适空间很小,实际出行效率很低。综合交通规划提出的调整重点是17条始发线路,调整原则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与轨道交通重复或平行的公交线路逐步退出,到2005年、2010年、2020年,规划中的始发公交线路分别降至9条、5条和3条,被调整掉的线路都可由轨道交通替代。规划中的地面公交枢纽由两部分组成:3个公交主枢纽和4个公交辅助枢纽。公交主枢纽是指在三条轨道交通线汇集处所建的轨道与公交共用的交通枢纽;公交辅助枢纽是指在人民广场周围建立的地面公交线路枢纽。为了确保这些枢纽的高效,综合交通规划还提出了一些新思路。例如,西藏路的功能定位于“生活性次干道”,而不是主干道;尽快将河南路拓宽至6车道,形成一条南北向主干道;辟通新昌路和黄陂路形成次干道;拓宽金陵路以分流延安路的交通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