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聚焦“三港两网”―――“解读黄菊同志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系列之三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05

  过去十年间,上海大变样。百年旧城脱胎换骨,把行的堵塞、住的促狭淡为历史,以便捷疏通的城市运转,强力支撑着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
  奋发有为,加快发展。市第八次党代会上,黄菊同志的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基本建立以‘三港两网�肝�骨架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三港两网”,无疑将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上海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港两网”究竟魅力何在?它将给这座城市和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与变化?
  梧桐引得凤纷来
  记者:报告将“以‘三港两网’为骨架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列为未来五年三大发展战略体系之一,意义何在?
  黄吉铭(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这充分说明,上海城市建设将更加重视以“三港两网”为代表的枢纽型基础设施,开始走向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的新时期。以往的“三横三纵”、“申”字形高架等,主要作用于城市运转的内部疏通,“三港两网”则着眼于更高级的内外转换一体化、着眼于枢纽功能的强化。这种进步,是上海城市发展走到今天的必然要求。
  记者:枢纽功能的凸显意味着什么?
  潘海啸(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枢纽,就意味着国内外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等的大规模集聚。这滚滚而来的种种“流”,归根到底就是“财流”。依托“三港两网”,上海得以构筑现代物流业大平台。“三港两网”,就是上海的“聚宝盆”,聚来天下资源,集来天下财富,梧桐引得凤纷来,无限商机在其中!
  唐子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这种聚集,是上海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要条件,是上海经济形态再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所谓经济中心城市,就是一定经济区域内经济要素的中转地和控制台,它不可能完全靠城市自身力量形成,必定需要资本、信息、技术等形成规模性聚集。好莱坞的影片里,纽约早就以电话、电报的繁忙来象征经济的发达了,它实际上调度着全国的经济要素,组织着全国的生产运作。这种“虚空化”是城市经济形态的高级阶段,而这种调度如果没有发达的信息和交通平台,不可想象。综观全球所有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都有着强大聚集功能。伦敦,有两个超大型的国际机场;纽约,24小时保持世界最快速的宽带网络运作。上海建成“三港两网”,更能海纳百川、云集万商,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确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城市地位,百尺竿头再上一层!
  龙头舞动谋共富
  记者:除了聚集功能,“三港两网”作为枢纽又有着怎样的辐射效应?
  唐子来:“三港两网”建设蓝图,是在全中国的坐标下描绘的。“三港两网”使上海市内外交通紧密衔接,与长江三角洲各大交通节点环环相扣,与全国交通网息息相连,大大加强了上海的对外辐射范围。这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乃至更宽广空间的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黄吉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洋山深水港一旦建成,将使相当一批集装箱不再需要通过韩国釜山港等国外深水港中转,一个集装箱就可节约数百美元中转费,就此,整个长江流域范围内的运输成本都得以下降。上海处在长江与沿海组成的T字型经济带交汇点上,“三港两网”,正是这个经济龙头“舞”得更美的强力泵站和血脉,将大大增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枢纽功能。
  潘海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上海也必须融入长江三角洲,依托滨江沿海地区,在更大的空间配置资源,在更高的平台实现“双赢”。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光靠市区发展是很困难的,土地、人口、空间的拥塞,限制着城市能量的发挥。世界上,经济中心城市级别越高,其城市能量覆盖范围必然就越大,配置资源的空间也就越大。伦敦在郊区有30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网,有力保证着近2万平方公里的人聚集和分散,巴黎也凭借着交通网络的发达,将2.7万多平方公里统统划为自己的城市范围。现在上海工业产值超过一半在郊区,经济学意义上的“上海”概念,必须从内外环扩大到整个行政区划的6340平方公里甚至更广阔。“三港两网”,有利于将“上海”做强做大,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
  美好生活新打造
  唐子来:除了经济方面的意义,“三港两网”也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改善着上海人的生活。譬如信息港的建成,不说电子商务与世界商贸的便捷,就说居家上网,也方便许多,宽带小区大普及,“上海速度”大提升,为教育的远程化、学习的终身化、生活的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还有,深水港港区配套产业,能带来不少就业岗位;还有,航空港的不断扩容,能带来更加旺盛的人气,而公路、轨道线的不断建成,又保证着城市的运转不会因此而滞缓。
  吴小莉(浦东金桥路351弄居民):对我们百姓来说,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交通的便捷。从前我从浦东去中山公园上班,摆渡、公交,至少两小时。现在地铁二号线一坐,最多半小时。如果“三港两网”建成,交通就更便利了。
  顾燕华(闵行区鹤庆路82号居民):交通快捷,“缩小”了地域间的距离,使市中心的人也乐意搬到原来视为路远的地方居住,空间也大了,环境也改善了。以前,如果以人民广场为中心,上海往西在行政区划上还有60公里,可在30公里处就变成完全的农村了。我在青浦的一些亲戚,到市区来一趟都是说去“上海”,不自觉就把自己当成了外省人。“三港两网”建好,城市化水平达到80%,上海一家亲。
  走向一片新天地
  “三港两网”是个里程碑,它明确了上海城市建设在新世纪之初的新方向:从偿还历史欠账为主,转为塑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为主;从服务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定位,转为服务于“一个现代化、四个中心”的新定位;从着重于发展上海自身,转为更加注重将上海放在服务长江三角洲、连接世界的节点上。
  “三港两网”是个新起点,它将为上海城市进一步发展打造更健壮的筋骨,为市民生活的愈加舒适构筑更高级的平台,为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上海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历史进程中,将要谱写新的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