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浦东初现亚洲技术中心雏形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29

  
三个群体
 
  2005年,以独立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国内著名研发中心为主的先导性研发机构群集聚50家以国家级、市级和新区级技术中心为主的骨干中外大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群评定100家以头脑型技术开发企业为主的创新中小企业群达到500家
  
三个领先
  
  2005年,企业研发投入占浦东GDP3%-3.5%,领先全市1-2个百分点,率先达到发达国家(地区)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领先于全市5-6个百分点,2005年达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全市高5-10个百分点,2005年达到60%  
  5月30日,中兴通讯上海研发中心在浦东张江开工,这将成为目前上海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月28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在浦东正式成立,在阿尔卡特的战略布局中,浦东是其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这些无不表明,朝着2005年建成亚洲技术开发中心的目标,浦东开始了加速跑。  
  
三足鼎立撑起技术开发高地
  
  约300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研发中心和研发型企业,约450家企业内部技术中心和有一定规模的技术开发部门,在浦东撑起一个技术开发高地。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研发中心、各级技术中心和灵活的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构成了三股中坚力量。 
  “入世”之后,国内的汽车业首当其冲面临挑战。在上海大众的汽车销量今年一季度比去年下降的同时,上海通用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却猛增了两倍。依托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通过技术改进节省成本,在新车型层出不穷、价格一降再降中,上海通用在挑战中获得了提升。由五位在硅谷工作的中国学子创办的展讯公司去年才落户浦东,只用了半年就提前完成了无线移动通讯芯片的设计,软件已进入调试状态,预计整套产品今年年底投产,有望改变进口手机芯片独霸中国市场的格局。  
  这三股力量,虽然不像引进大型生产制造型项目那样轰轰烈烈,却在平静之中孕育着未来浦东可持续发展和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三股潮流勾画技术中心雏形
  
  上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对外来人才的强大吸引力,有相对强大并配套的产业基础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在汽车、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和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上有技术比较优势……身处国内外市场枢纽地位的上海,给了浦东一个聚光的舞台。 
  浦东新区人均GDP已经超过7000美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的总和占新区GDP的3.4%,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指标。大企业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起步走向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自我创新;企业技术部门从技术服务型转向技术开发型;曾经是中间生产制造平台大、两头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小的“橄榄型”企业,向生产制造平台较小、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强大的“哑铃型”转化……这三股潮流反映了企业自身拓展的需要,也使得浦东“亚洲技术开发中心”的雏形日渐明晰。  
  
三层并行突出技术开发优势
  
  浦东的研发机构中,主体从事的是贴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直接带来了“新品出浦东”的喜人局面。而今年以来落户浦东的GE研发中心、微软全球研发中心、惠而浦亚洲地区织物研发中心、惠普中国软件研发中心等为代表的机构,则更进一步承担了三到五年内后继产品和技术、工艺的开发任务。“亚洲技术开发中心”的定位,与浦东已初步形成的“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特色一拍即合。  
  另一方面,有专家指出,研发活动的更高层面是基础研究,浦东的科研基础比较薄弱。要建成“亚洲技术开发中心”,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浦东已有的技术开发优势,也离不开基础研究在厚度上的支撑。浦东下一步的重任,就是加大引入知名高等院校,加快“本土”人才的培养储备,在突出技术开发优势的同时,不断增加这个高地的厚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