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电子政务”--上海全力打造电子政务
第三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6月13日在沪开幕。上海在会上表示: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传统组织界限,加快推动各级和各地政府之间、同级政府的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尽快实现对公众的“一站式服务”以至“无站式服务”,全力打造“网上公仆”。
盛会,给了上海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窗口”。上海如何发展电子政务?登录“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点击,申请助学贷款、纳税申报、企业执照审验申请等一个个服务项目跃然入目,74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在此实现了网上办理。更让人眼睛一亮的“市长之窗”,轻击鼠标“叩”开窗,不仅能看到市长们的照片、简历,普通市民还能直接给市长发E-mail。
上海今后将积极寻找一种经济、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加强电子政务的整体性规划,根据企业和老百姓的需求组织电子政务的业务流程,为社会提供更广泛、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加强电子政务的协同性发展,避免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建设一批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数据库,加快信息整合和共享;
―――加强电子政务的“带动性”作用,带动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上海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来自论坛的声音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迅猛
卡尔・比尔特(瑞典前首相):1994年我任瑞典首相时,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去了两国政府首脑间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而克林顿也通过互联网给我作了回复。这件事成了当时全世界的头条新闻。紧随斯德哥尔摩的首相办公室,白宫也制作了一个网页,瑞典和美国一起成为了全球政府中应用新技术的“先锋”。
我来中国上海参加亚太论坛这样的盛会原来需要填写签证申请,必须去中国领馆领取有关申请书,而现在,我只要从中国大使馆的网页上下载相关表格,方便又快捷。同样的便捷发生在世界许多国家:人们可直接从网上获取议会文件,许多企业可以在网上交税……
从斯德哥尔摩和白宫之间那封具有历史意义的电子邮件发送到今天,只相隔短短八年。
电子政务根植观念更新
戈尔(美国前副总统):电机发明初期,美国许多工厂纷纷花大价钱将其引入,可是生产力却一直没有得到提高。什么原因?人们发现:旧厂房用蒸气为动能,新设备放在旧厂房里,当然派不上用场。后来,企业建了新厂房,电机设备有了用武之地,企业生产效率大大飞跃。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一些错误观念亟待突破:如有些政府想把信息集中在“金字塔”的顶端,不愿拿出与更多的人分享;还有一些政府不重视人员培训等。电子政务的推行,需要新的理念、价值观作基础,需要新的政府工作机制来支撑。我看到,在中国,在上海,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信息化的观念逐渐渗透到市民的头脑中,令人欣喜和钦佩。
电子政务应让普通百姓受惠
龙永图(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到今年3月,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5亿户,电话用户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也仅次于美国。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一平均下来各项信息化指标还不高。目前中国有80%以上的人口远离信息社会。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的企业、专家来到中国,共同建设中国的电信市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让大多数老百姓尽快进入信息社会。
企业要为电子政务“撑腰”
杨元庆(中国联想集团CEO):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将三条“战线”铺展在企业脚下:构筑更完善的“信息终端”,包括PC机、掌上电脑、无线通讯等,让信息的分享能够“随时随地”;打造更坚实的“后台产品”,比如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让信息“流”得更畅快;提供更优的“IT服务”,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咨询、应用、网络建设、维护等各种服务。电子政务带来的机遇是诱人的,能否开发出优异的技术、合适的产品,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这是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今年以来,企业在上海“搭台”,已开展了好几项重要活动。因为,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上海信息化发展“一路飞扬”,上海这块阵地对IT企业越来越重要。
电子政务
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跨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可概括为两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论坛展示会掠影新加坡登录新加坡陆路交通门户网站,随时更新的道路交通信息清晰醒目:10时05分某路段进行道路检修了;10时25分,某路段发生车祸了。再点击一下,环形高速公路的电子地图呈现眼前:红色表示该路段拥堵,提醒司机绕道而行,蓝色表示该路段畅通无阻。此外,高速公路监视系统将摄像机传来的图像显示在网上,即使身在千里之外,同样身临其境。新加坡每年都要在电子政务上进行大量投资。到今年七月,新加坡公众所能获得的电子政务服务将可达到200项之多。英国英国的政府网站像一部“生活大辞典”:“学车”、“出行”、“生育”等生活条目样样收录。点击“搬家”,买房、卖房、租房、装修房等与“房”有关的都可找到相关政策和信息,就连社区信息,如学校、医疗机构、休闲设施等也“一网打尽”。每隔三个月,英国政府就在网站上添加一批新“词语”。“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这一原则,贯穿了英国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英国政府特别强调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重组,加大跨部门的合作,并将相关业务按公众的需求组合起来。美国在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网站建设都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特点出发,各具特色。加利福尼亚州的护理网颇为完善。访问者只要输入自己的邮编,就可寻找附近的相应的医疗康复机构,键入病人的病情,网站会向其推荐适合病人需求的医疗机构;犹他州的网站有大量关于盐湖城举行的2002年奥运会的信息链接;肯塔基州的政府网站提供了有关农业的链接和信息,这个州大量的烟草农场主从中受益良多;华盛顿州的电子税收申报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界面也非常简洁、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