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科技创新:28个项目初评入选国家科技奖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22

  13.1%!我国科技最高奖―――2002年度国家科技奖初评日前正式公告,上海28个项目榜上有名,占获奖总数的13.1%。这是在近10年内,上海科技成果问鼎国家科技奖首次逾越10%大关。可以预期:今年将是上海获国家科技奖的丰收年!
  据了解,上海科技成果在全国“摘金夺银”数,多年来徘徊在6%-8%,每年叩开国家自然科学奖大门的基础研究项目只有两三个。但今年,有7个基础研究项目被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入选,占全国获奖总数的25%;21个项目初评入选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2.7%。
  上海科技创新的原创力何以纵身一跃,跨前一大步?
  首先,这是上海科技人员甘于寂寞、奋进不懈后的“喷薄而出”。7个基础研究项目大多历10多个寒暑而成,有深厚的积累和底蕴。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蒋锡夔院士领衔的《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蔟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整整奋斗20年!回首往事,蒋锡夔院士道:“搞基础研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追求真理是唯一动力,其它都是副产品。”
  宽松的创新环境也是提高原创力的主要因素。原始创新项目往往是从别人“忽略”处入手,因而在立项时难以取得共识,如急功近利,就会将原始创新火花扼杀于萌发状态。可喜的是,上海在这方面有意识地“手下留情”,并宽容失败,最近,市科委出台了更为宽松的措施:
  在基础研究立项评审中引入司法“复议”程序,科技人员如果认为自己项目有创新点却被专家否定,可以“上诉”,市科委将另行组织专家予以“重审”。此举无疑会让更多创新火花“柳暗花明又一村”。综观上海初评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记者欣喜地发现:长期来经济科技两张皮现象不断改善。交通大学研制的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完成的10万吨/年聚酯成套技术等,都是市场和企业的急需技术,说明科研机构项目立项越来越注重市场导向,力求与经济和重大工程“零距离”。上海28个初评获奖项目中,有13个是与外地科研单位或企业共同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海交大与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家单位合作,建设了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等6家单位携手,承担了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这再次印证,上海科技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同时,也借全国之力、全国之智,为我所用,使科研攻关取得事半功倍之奇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