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外贸门槛越来越低,通关速度越来越快,贸易手段越来越先进……到今年4月底,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上升到23.44%。这几天,积极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申城对外经贸领域广大干部职工正以扎实的行动,朝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迈进。到今年底,上海口岸通关效率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口岸将成为最高效、最放心口岸。
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不仅是上海战略,更是国家战略,它集中体现了上海经济发展从“留”到“流”、服务全国的思想。围绕这一战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举措相继出台。
搭建大舞台,发展大外贸,上海正一步一步走向国际大口岸。上海以打“中华牌”和“世界牌”为己任,不断降低外贸经营门槛,鼓励并帮助境内外企业落户申城。到去年底,申城拥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外资企业除外)已达1600多家,其中包括私营企业210家,外省市和中央外贸企业在沪子公司140家;有外贸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从1375家增至5100多家。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千军万马搞外贸、百舸争流闯世界的局面。通过上海口岸出口的货物中,有一半来自兄弟省、市、自治区。
实施“大通关”工程,不断提高贸易效率,为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打下扎实基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点,外高桥保税区空运进口通关时间,已从原来的2―3天缩短到6小时;松江出口加工区通关时间不超过4小时。从去年11月起,所有通过上海口岸的进出口货物均实行“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发行”的通关新模式。据悉,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口岸协调机制,加快电子口岸数据平台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大通关”工程。
贸易方式和手段的逐步现代化,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之一的重要抓手。近两年来,申城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大胆进入国际商业连锁网络、跨国公司采购网络和联合国机构采购网络,以国际贸易的电子化改革传统贸易方式。今年,有关部门还将为各类外贸企业培训首席信息官,为普及电子商务、发展网络贸易再添一把“火”。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今后5年上海外经贸将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使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为此,上海将继续实施建立跨国采购中心的战略,到今年底,跨国公司在沪设立的跨国采购机构有望比去年底的22家翻一番,达到45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