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日前召开的“大城市医疗服务组织和管理”上海特别研讨会上,上海卫生向世界取了一回经。取经之后,上海如何结合实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特别是如何让公立医院进一步“活”起来?业内人士的思考有三―――
让“非公”医院参与竞争
本市公立医院的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板子”应该往哪里打?首先应该从体制上找原因。上海医疗市场目前还很单一,多种所有制医院展开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公立医院仍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因此缺少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激励机制。
如何强化医院的竞争机制?市卫生局副局长陈建平提出,上海可参照国际经验,根据市场的需求,适量引入非公立的营利性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并使其床位数逐步达到总量的10―15%左右。它的好处有二:一是在政府卫生投入还不足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金办医疗,能帮助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二是建立兼容性的医疗体系,等于为公立医院“制造了竞争对手”,这对提升上海的总体医疗服务水平大有裨益。此外,多元的医疗保险体系也肯定会比单一的医疗保险体系更有活力,效率也更高。
组建“名牌”医疗集团
病人看病,特别讲牌子。市级大医院、名医院病人人满为患,而一般医院门可罗雀,这不能怪病人。如何做大名牌的效应?专家们认为,组建以名牌大医院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的医疗集团,可一举两得。
业内人士认为,可参照新加坡、英国等国的经验,本市可组建若干个大型医院集团,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可联合专科医院和其他二、三级医院,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放大其名牌效应;同时可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在技术、质量和管理上的优势,带动全市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
让家庭医生走进千家万户
业内人士还提出,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系变化的趋势,强化疾病预防和保健已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对老年疾病和常见并多发病,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近民、便民”的综合服务职能,可大大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组建医疗集团后,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与大医院之间的转诊成为可能。这将使病人能尽快地得到高质量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