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今后五年是上海建设承前启后关键时期
黄菊同志5月25日在参加市区和郊区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今后五年是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坚持发展、加快发展,不断思考和探索实践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发展新路。
黄菊说,未来五年上海要进一步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促进不同产业在融合渗透中共同发展,尽快形成相互融合的新型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中介、商贸等产业正是中心城区的优势所在,也是增强区县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全市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实现2007年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00美元目标的重要支撑。
黄菊说,这次党代会报告在许多方面只点了一个题,接下去是要把劲头鼓足,把文章做好。郊区是上海城市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上海经济和生产力结构调整很多是在郊区,21世纪前十年上海城市进一步改变面貌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郊区。“三港在郊区,“两网”是通过郊区连接外省市的,上海出口通讯网也是通过郊区出去的。因此,郊区的发展预示着上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未来发展的水平。我曾经说过,上海的市区体现繁荣和繁华,上海的郊区体现实力和水平,特别是在21世纪的前十年。郊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广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黄菊说,加快发展要做好规划,同时也要做好规划的衔接工作,包括各区县之间规划的衔接,规划与实施之间的衔接,规划、建设与管理之间的衔接。市有关部门要帮助郊区做好这些衔接工作。郊区发展空间很大,各区县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黄菊说,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使上海的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化水平不是简单地指公园、公路、楼房等硬件设施建设,而且包括文化教育水平,主要指城市内涵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必须经过努力奋斗才能达到的目标。将来上海的城市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城乡一体化,农村的城市化包含着农业和城镇的现代化,现代化城镇不仅是居民的聚居区、劳动的就业区,而且要具有自己特色的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做好城镇建设规划和布局时,关键在于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要做到这一点上海比其他地方难,农村比城市难,因此更需要我们大胆试、大胆闯,不断创造加快发展的新经验。
黄菊说,上海在今后五年要基本建立起来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体系中,最难的就是最后一个。90年代以前我们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90年代追求安居乐业,今后我们的社会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上海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人口、人才的流动将越来越频繁,普通百姓、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都会处于内外流动之中,这给我们的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各种社会新现象、新课题都可能在人们追求自身全面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显现出来,这要求我们对人的管理、对社会的管理都要在学习中提高水平,在流动中寻求一种融合。各级层面的社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区县,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继续保持心齐劲足、稳定有序、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把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