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世纪五年发展纪实之一
回眸过去五年:上海,在历史长河中,又写下了光辉一页。
多彩的年轮深深记载:中共上海市委坚持“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决策方针,使上海进一步破除思想禁锢,释放智慧勇气,创造奇迹,焕发青春,实现世纪大跨越。
“站高一步、看远一步、想深一步”决策方针,源于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是上海坚持“三性”有机统一,积极探索“三特”发展新路,实现跨世纪辉煌巨变的重要保证。
解放思想路更宽,上海人民感同身受。
站高一步:开拓进取写辉煌
高瞻远瞩,才能把握全局,开拓进取,谱写辉煌。
站高一步,关键要正确把握和领导全局,坚持开创性,大胆探索,勇于领先一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党组织如何进一步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正确把握和领导全局,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
2000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及《求是》杂志同时刊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的文章《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指导原则》,介绍在20世纪的最后五年间,市委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高度,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地方党委领导,所作的实践探索。
探索成效喜人:进一步强化了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与作用,理顺了市委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的关系,又为各方面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拓展了空间。此举,全国反应热烈,舆论誉为:党的新时期“执政力学”的生动体现。
站高一步,关键要既紧密结合上海改革发展实际,又在更高的起点和更广阔的背景下,不断有新思路、新举措。
解放思想无止境。1998年春,洗去五年巨变征尘的上海,出现了一句“流行语”:拆围墙。这显示上海人要突破“自我”小圈子,欢迎外地企业来沪发展,自己也要走出上海服务全国。
两年后,一直在引进、聚集上做足文章的上海,又向对外开放“单通道”叫板:从过去的以“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并举,鼓励企业大胆到境外、国外去求发展……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上海的“十五”发展主线,且不同于国家的“十五”发展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何?因为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上海已站在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基点上,国际国内的客观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事求是,集思广益、反复研讨,市委、市政府果断拍板。“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现已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
站高一步,关键是发展不断要有高标准、新要求,坚韧不拔走改革之路。
90年代,上海国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突破重围,以“咬定青山”的坚韧整理“乱麻”,终于理顺头绪,柳暗花明。新世纪,按照市委的新要求,国企又以昂扬创新的旋律,应对加入WTO的挑战:加速摒弃管理旧模式,转向以产业政策为导向间接管理全社会的大工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配置,加紧建设东部微电子、西部汽车、南部石油化工、北部精品钢、市中心都市型工业“东西南北中”五大产业基地,与市郊的高科技园区和各工业园区交相辉映……国企改革再上新征途。
看远一步:面向未来促发展
上海的改革发展是不息的征程,必须深谋远虑,稳步推进。
看远一步,就要面向未来求发展。面对世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态势,如何应对?黄菊等市领导放眼长远:面向新世纪的发展,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没有科技的大发展,上海就无法再上一个新台阶。
于是,“三高一芯(高清晰度电视、高性能移动通讯、高速宽带网络和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技术)”、“三特一共(特种金属材料、特种合成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和共性材料基础技术)”、“三基一创(人类基因组、动物基因组、基因技术平台、创新药物和作物)”一一列入上海“十五”发展蓝图;
信息产业成为上海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预计到2005年,产值将从1000多亿元提升到约4000亿元……
看远一步,就要面向世界求发展。从《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到APEC会议,上海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通过承办和参与高层次的对话,积极投入更前沿的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容小觑的角色;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为上海阔步走向世界提供大好机遇。
挑战与机遇并存。上海决策层未雨绸缪,要求把应对准备做得充分一些,做到趋利避害,变挑战为机遇,还提出了争劝先发效应”的一系列举措:扩大“直通式”和“快速通关”试点,启动跨国采购服务,增强上海的口岸功能;推广运用上海企业在境外联合投标、联合承包的新模式,探索上海企业与国外承包商、设计咨询企业合作的新途径;抓紧建立行业协会、市场中介机构的宏观协调组织……
看远一步,就要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中求发展。上海愈发明白: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靠一地之举难以应对;新一轮功能性开发,必须融入全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互动多赢”,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更大贡献。服务全国,是目标而不是手段,是战略而不是策略,是上海的“态度”,更是内在需求。
远见赢来生机:市委、市府领导等多次率团赴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学习考察,加强交流合作。“大口岸”、“大通关”,技术、人才“西行”等新招迭出,支持全国发展。上海在各地的企业已超4000家,投资达100多亿元;各地的企业也纷至沓来,总数已有1.5万家,注册资金近700亿元……
想深一步:视野更宽路更宽
站高看远,斗志昂扬;想深一步,视野更宽路更宽。
想深一步,才能辩证看形势。90年代,上海按照“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以浦东开发开放为抓手,奋力拼搏,交出了出色答卷。新世纪,国家对上海有新要求: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这是上海再写辉煌的大好机遇。求新发展,要有新抓手、新载体。黄菊去年末就提出:要找准明年和今后几年上海发展的重点,抓住发展的载体。只有把载体、抓手抓住了,才能推动经济,求得新发展。他要求,尽快提出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抓手和大的项目,鼓舞人心,促进发展,集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热情,形成团结鼓劲、奋发向上的势头。今年初启动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等一大批重大工程等,体现了市委的战略思考,更是带动上海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想深一步,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大背景下,怎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市委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执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执政意识;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推进工作,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按市委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成了市政府近年来身体力行的改革课题。“强化”、“弱化”、“转化”政府职能等举措,全力推动实现新目标: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责任政府、法制政府,让政府工作的脉搏与人民群众贴得更紧!
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夯实基矗90年代中期,市委决策,在全市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新格局。进入新世纪,社区建设又遇不少新情况:群众利益多元化,利益性矛盾不断;社区管理与住宅物业管理交叉,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比肩;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的居民越来越多,引导、管理困难……如何应对?上海强调要把党的群众工作深入到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力。新思路带来新探索:新型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委员会,吸引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利益矛盾协调会、政府实事听证会等制度,深受群众欢迎;“小巷专员”、“布衣钦差”突显居民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活力……
想深一步,才能化解矛盾、促稳定。90年代以来,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铸造了辉煌,也积累了一些尚待疏解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中,“4050”职工再就业的要求,与提供岗位的矛盾;旧区改造城市建设力度加大,与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的同时,一部分特殊困难人群需要帮助等。
加快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上海坚定不移。去年3月,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始组织实施“4050”专项工程,截至6月底,就开发出389个“4050”项目,预计可创造就业岗位3.3万个。“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两个轮子一起转,密织的“安全网”通过社区“大平台”,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困难群众……
沐浴新世纪的阳光,上海人民胸怀宝贵精神财富,奋发有为,与时俱进,誓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