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好房还需好管家。”今年起,上海出台一系列措施,为物业“管家”定规矩。记者22日从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获悉,自推行居住物业招投标办法以来,仅浦东新区就有105万平方米新建小区以招投标方式选定“管家”。而随着年内205家“多头管理”小区全部落实新“管家”、分等定级收费试点等举措相继推进,本市物业管理水平有望登上新台阶。
上海的物业管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产业,小区环境养护、物业维修、保安保洁……物业“管家”在上海市民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也有一些“顽症”制约着上海物业管理的水准,诸如居住区内违规装修现象时有发生、业委会组建运作尚待规范等。本市最新出台的有关规定无疑将成为对付此类顽症的“猛药”。
物业管理企业招投标“上岗”,不称职企业“下课”。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物业管理企业2500多家,但平均每家企业的管理面积不足10万平方米。今年起,本市实施《上海市居住物业管理招投标暂行规定》,明确必须采用招标方式选择物业管理企业,招标人由新建住宅建设单位、业主委员会或相关物业产权人组成。“竞争上岗”使得一些不够格的企业落下马来,浦东成山路248弄和罗山六村等小区因此找到了称职的“管家”。
小区建设有章可循,防止“暗箱操作”。截至今年一季度,上海已累计归集商品住宅维修基金17.31亿元,为了进一步加强基金归集,本市明确规定:开发商必须及时将维修基金划入银行。有关部门将敦促物业公司每半年公布一次使用账目,并制订相应的维修计划。此外,有关部门正加快制订物业管理分等定级收费标准,实施“按质论价”。逐步理顺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也被列入下一步的重点。
有关人士指出,随着上海市民对物业管理要求日高,物业管理必须进一步增加附加值,推进竞争、规范市尝形成机制。对于目前上海物业管理市场的众多小企业来说,通过改造、改组、联合、兼并等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