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沪郊农民收入稳中有升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74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的上海,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始终高度重视农民腰包的“鼓”与“瘪”,并以此作为衡量郊区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5年来,上海克服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乡镇企业改制、转制等因素影响,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去年,郊区农民人均收入5850元,同比增5.1%,为近五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市郊粮经比例已从5年前的6比4调整到现在的4比6。各区县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万家富”、“家家富”工程和“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鱼塘、小蟹塘、小牧潮等科技致富项目,引导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农业结构调整行列。据市农委介绍,目前郊区共有20多万农户不同程度地调整了生产结构,郊区农业结构开始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十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产业净增收入的总目标是年均不低于3亿元。
  上海农村人多地少、土地级差大、农业成本高,虽然近年来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但要实现农民较大幅度增收,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五年来,郊区抓住新一轮城镇布局重构契机,以试点城镇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加快小城镇建设,培育和繁荣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市郊各区县还顺应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的趋势,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加大了招商引资,促进了非农就业;在发展非正规就业方面,郊区各级劳动组织积极探索,不仅培养了一批农民企业家,也解决了当地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据统计,仅去年郊区新增非农就业岗位就超过5.8万个,在农民人均5850元的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就业的收入占76%。
  5年来,上海各级党政部门加强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调查研究,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逐步确立了一些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分散的农户以组织化的方式成为市场主体;通过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确保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到农民,维护农户的承包权益和长远利益;通过规范农村私房出租,农民宅基地复耕价值置换,增加农民的收益……在今年的郊区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新目标:到2005年,郊区农民收入年均增幅超过5%,实现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同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