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品牌皮鞋市场有待做大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42

    
上海人时装革履已习以为常,有些人皮鞋的拥有量已变一年多双为一季多双。但也必须看到,2001年上海市场销售的皮鞋仅为1896.57万双,相当于上海1300万人人均1.45双。如果剔除外来人员购买的因素,就连这个数字也不到。
  在上海皮鞋市场销售排行榜上,男鞋前十名的市场占有率为45.67%,其中以上海为主的国内品牌有远足、登云、牛头、博步等,占2..7%。国际品牌的华伦天奴、花花公子、老人头、苹果等,占19.88%。排行榜首位是远足,占11.73%。女鞋销售前十位的品牌占29.61%,其中,以上海为主的国内品牌有蓝棠、倩女、俏足、森达、飞机等,占17.71%;而合资与海外品牌占11.9%,其中跑量第一的是达芙妮,占9.21%.
  统计数据表明,市场上销售好的皮鞋有四个特点,一、跑量列入前十名的,大多以流行品牌为主体,其特有的流行款式和格调锁定了目标消费群;二、国产品牌,特别是上海品牌较好销。由于沪产品牌鞋质量坚牢,款式新潮,同时价格适中,因而在市场上有相当的影响力;三、跑量前列的男鞋价位在200元左右,女鞋在150元左右,比较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四、有一批品牌及非品牌。其中,一线高档品牌主要是用于出形象,抓特定消费者,而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品牌和非品牌产品,有的正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已进入淘汰之列。
  上海皮鞋市场的销售数据表明,皮鞋市场的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首先,人均消费皮鞋1.45双与人均年消费服装9.27件不相吻合,没有做到与服饰真正地配套。其次,从1.45双的跑量来看,大多以单皮鞋为主体,没有向棉皮鞋、凉鞋大规模发展。
  上海人均消费皮鞋1.45双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在美国,人均消费中国制造的鞋,一年就有5双。在法国,人均穿着中国制造的鞋,一年有2双。这里的主要问题是观念上的差异。如今,持有一双皮鞋穿四季,春、夏、秋、冬不更换,风霜雨雪照样穿消费习惯的,大有人在。还有的人信奉一双皮鞋新三月,旧三月,整修一下再三月,混得过去又三月。同时,也必须看到,皮鞋经营商对皮鞋文化宣传不够。市场上只有时装表演,没有皮鞋表演,还缺少时装与皮鞋立体配套的表演和宣传。对生产商来说,也缺少适应上海人四季穿着、季节鲜明的款式。特别在男鞋开发上,更要推出在不同气候特点下穿着有鲜明特点的皮鞋,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上海皮鞋市场的迅速发展,从人均年消费1.5双向2双甚至3双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