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出现了兴旺发展的势头,记者前天获悉,从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海法语培训中心成立到现在,上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已近150个,涉及多种办学层次,办学总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上海新一轮的合作办学正步入飞速增长期。
据介绍,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涉及学前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成人教育及高等学历教育,其中非学历成人教育约占中外合作办学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开办的专业中,经济、工商管理类,外语类,计算机、信息类位于前三位,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涉及美、英、德、法、加、澳、荷、日以及我国的港澳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中外合作办学开启了“零距离”了解国际教育的窗口。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上海除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各类学校学科建设、专业更新和师资培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出国门吸收国外办学有益经验的一种好方式。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执安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本科到博士各层次高级人才;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举办的MBA项目已在国外权威排行榜上进入世界百强之列;上海理工大学目前已形成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共10个专业,全校10%的学生进入了国际合作教育改革项目中学习,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直接受益于国际合作办学创造的良好条件;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悉尼TAFE学院合作举办国际商务专业学、高级会计专业,以此为参照系研究和开发新的特色专业,推出了按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要素设置的32个专业(方向)的全新教学计划,其中比较集中反映澳大利亚TAFE教育研究成果特色、为上海现代商业服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被教育部专家遴选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一批新的专业应运而生,这些专业又恰恰是行业发展所急需的,如上海外贸学院引进的“国际物流”专业;东华大学引进的“高级时装设计”专业,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引进的“临床工程技术”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多了让市民与国外先进教育“亲密接触”的机会。作为多渠道多模式发展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作用,增加了市民对教育的选择性。上海电机高专开办的“中加合作班”、上海长乐―――霍尔姆斯职业学校和中法合作的浦东新区海富幼儿园,吸引了不同需求的学习者。
中外合作办学,成为吸引外资的“蓄水池”。据不完全统计,上海60%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外方资金投入总额逾6000万美元,加上中方提供的资金、校舍等开办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教育资源,拉动了教育消费。同时,也使国外加深了对上海改革开放环境不断优化的了解,许多国外人士通过办学感受到了上海经济和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上海教育走向国际,使世界接纳上海多了一根“红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