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办负责人日前透露,截至4月30日,上海本地115家上市公司全部如期披露2001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的业绩鼓舞人心:本市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89元,高出全国水平3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1%,高出全国水平28%,总体业绩已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据悉,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很重要的一点是本市资产重组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据初步统计,1997年以来的五年间,本市共有8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重组,36家上市公司调整了控股股东,27家上市公司通过重组变换了主业,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200亿元左右,盘活国有资产73亿元。资产重组为本市上市公司带来生机,申能股份、上海汽车等绩优公司通过重组不断做大做强;上菱电器、广电信息等通过重组面貌一新;白猫股份、都市股份、商业网点、永久股份和宝信软件5家PT公司通过重组扭亏为盈,将全部恢复上市。
随着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上海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行为趋于规范,与2000年相比,本市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减少,自盈能力得到加强,净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从原来的20亿元下降到10亿元,更真实地反映了利润水平。通过清退,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已从上年的49亿元下降到29亿元,为大股东及关联公司担保的资金也从上年的89亿元下降到32亿元。
尽管去年上海的上市公司总体业绩令人鼓舞,但仍有待改进之处。去年,本市仍有12家公司出现亏损,亏损金额17.9亿元,包括6家亏损ST公司和2家净资产低于面值的ST自仪和ST中纺机。ST棱光因连续三年亏损已被暂停上市,如果今年中报继续亏损将直接退市。对此,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办负责人表示:将加紧对上市公司内部机制的调研并着手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加大对大股东资产重组的力度;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要真正到位,到今年6月底,本市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达到2个以上;进一步清理上市公司的担保程序;另外还将进一步探索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