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华东理工大学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成效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662

  华东理工大学坚持深化本科教学改革,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明显成效。在去年教育部组织的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该校有两个项目获一等奖,两个项目获二等奖;在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9个获一等奖,获二等奖10个,三等奖13个。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多年保持突出成绩,多次获得国际及全国性大赛的特等奖、一等奖;在华东地区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上两次获得冠军称号;在第二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上一举夺得大学组特等奖桂冠。此外,在电子设计大赛、产品造型设计大赛、科技发明选拔赛、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竞赛中也屡获佳绩。
  一、坚持因材施教,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入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该校摒弃传统的单一培养模式,采用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即对20~25%的优质生源制订特定的培养方案,给他们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安排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创造条件鼓励这些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近期目标主要为研究生队伍输送力量,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三高”试点班、理工优秀生班和各学院优秀生班三个层次的优秀生培养体系;对50%的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采取开设第二专业、选修系列课程模块等措施,鼓励学生形成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竞争能力。目前学校招收第二专业的有理工、经济管理、文科、艺术四大门类、共14个专业,在读总人数超过3300人;其余25%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达到专业基本要求,使他们成为合格人才。
  二、实施以培养实践、创造能力为主的创新教育
  从2000年开始,学校每年拨专款设立创新教育基金,并按不同年级设置创新教育目标。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二、三年级主要是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三、四年级主要是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根据不同阶段目标,先后建立了化学创新实验、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化工原理实验竞赛、机器人制作竞赛、桥梁设计竞赛、命题实验开发以及传统强项数模竞赛等创新能力培养制度,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培养建立舞台。
  三、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试点
  学校在化学工程、生物工程两个重点学科率先组建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平、高目标的教改试点班,以世界知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大阪大学为教改参照系,吸收其办学思想、培养方案、课程规划。试点班以参照系为目标,单独安排教学计划,强化外语教学,增加实践性环节。部分课程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核心课程选派优秀教师任教,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以此探索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途径。
  四、推广和开发现代教育技术
  近3年来,学校总共投入400万元用于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新建多媒体教室20个,自主开发CAI课件93个,正在开发中的有37个,对300多位教学一线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及课件制作方法的培训。全校已有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及计算机基础等近40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五、强化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学校在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系列改革。通过农行贷款完成18个基础实验室的更新改造。实验室面积由原来的2.8万平方米增加到3.6万平方米,新开设实验100多个,以验证性实验和大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取代传统的验证式实验为主的模式。各实验室(中心)拓宽功能,既为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实验教学服务,也为学生课外自癣增选或自定项目与课题研究服务,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为优秀学生提供课余科学研究、实践基地。如化学实验中心专门建设“创新与实践实验室”,分设“学生命题实验”、“专家命题实验”、和“竞赛型实验”三个层次,吸引了一大批学生踊跃参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