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居民公约成卢湾社区道德建设新"裁判"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33

   
今住在卢湾区的35万居民正渐渐习惯找居民公约这个新“裁判”来主持公道、扶正祛邪。那这个让人心服口服的“公约”又是谁的发明呢?卢湾区委书记张学兵的回答是:“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是老百姓的集体智慧,不是长官意志,是群众首创。正因为是居民自己商量出来的,所以对他们更有说服力和制约力,法律法规管不到的事,它能管,而且管得动。”
   
那么,遍布于4个街道、70余个小区、万千幢楼组的“公约”又是怎么由老百姓商量出来的呢?这不得不提“听证会”的功劳,为了把村规民约制定好,卢湾区的居民把人大、政府的民主程序给“借用”来了。首先,居民代表、管段民警、物业人员、居委干部开会各抒己见,形成公约草稿,随后在公告栏或社区报上公布,征询修改意见,再召开第二次听证会拟定正式文稿,最后将公约挨家挨户发放,请居民签字认同。瑞徐居委会的公约第一稿出来后,收到了27条反馈意见,第二稿又收到10条建议,几易其稿足见居民对公约的重视。
   
同小区制定出的公约也各有特色,对症下药,高层建筑的公约提出“电梯高峰时,不争贵礼让,高空不抛物,律己作榜样”,养狗户多的地方提倡“谁家养狗谁家管,随地拉屎主人扫”,驾车族密集的小区要求“机动车辆进弄堂,降低噪音应慎行”,合肥路127弄80号楼的居民公约细致到了“晾晒衣服有人帮,层层楼梯轮流扫,行迹可疑及时报,午夜铁门要锁牢”,淮海中路街道光明居委会的居民们还针对出租房多的现象专门制定了外地借房市民公约。
   
虽说公约是大家点头通过的,可难免有人违约,这时就该轮到“评议会”出场了。玉兰小区一户居民在家门上方挂出一面镜子“辟邪”,对门一看不乐意,也在门口挂一面,僵持了个把月。这时楼组长带着“破除迷信”的公约和科普书上门给两家开了个评议会,会开完,双方也和好了。五里街道铁二居委会的一幢大楼常有垃圾废物从窗口抛出,危及行人安全,为此居委会、议事层、楼组长、居民代表召开评议会,提出了整改措施,效果很不错。不少小区还不单有开会这一种评议方式,有的定期出报针砭时弊,有的开辟“点评台”发表议论,还有居民自发组成点评队弘扬正气。
   
上“评议”也动不了某些陋习,则有“协调会”解决。有一回,在丽园路一户盲人家帮佣的外来妹小张向居委会哭诉,邻居家的宠物经常随地拉屎,她善意提出,却遭到辱骂殴打。居委会几次主持协调会,向邻居的过激行为提出严肃批评,最终为小张索得2500元赔偿,让对方认识到了错误。
   
这样,从去年起,“三会一公约”在卢湾区形成了居民自己制定公约,自己执行公约,自己维护公约的生动局面,居民真正成为了道德建设的主体,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上了水平。卢湾区不仅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还将代表上海赴京出席近日即将召开的全国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