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服务全国求双赢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05

  跨入21世纪以来,有一个新词一直在上海的媒体上频繁出现,那就是“双赢”。
  回眸五年来,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的历程,归根到底就是实现了双赢。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上海必须服务全国,融入全国。
  这是上海市历届领导一贯强调的观点,也是上海近几年来学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取得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
  199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指出,“上海既要重视国外经验,也要重视国内经验,防止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这之后的几年中,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都相继率团,出访了中西部及东部的十六个省市自治区,全方位地学习、考察了兄弟省市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新成就、新经验。上海市代表团的一系列学习考察活动,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学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服务全国。市领导身体力行,到各地学习考察,为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树立了榜样。也为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五年来,上海新增各地来沪企业12000家,到2001年底,各地来沪企业已达21451家,市外在沪大企业113家,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达960家……
  一串闪光的数字,充分说明了上海的对内开放度和全国人民对上海的振兴和发展所给予的支持。也就是说,上海的发展需要全国的支持,上海发展的每一步,背后几乎都有兄弟省市的援手。上海尽管区位优势明显,但土地资源有限;尽管市场大,但生产成本较高;尽管生产能力强,但发展的不利因素也不少,上海人的口粮大多是兄弟省市提供的,上海人的菜篮子,全国都作出了奉献。上海市建委提供的材料表明,上海旧城改造、重大建设工程,都有兄弟省市的建筑企业和设计单位投资或参建,在建设高峰期间,上海有1300多家外地建设单位、100多万名外地建筑工人。可以说,没有全国的支持,就没有上海的今天。大量的各地企业和资本汇集上海,推动了上海中心城市地位的形成。
  以对口支援、促进东中西部联动为重点抓手,服务全国,融入全国。
  五年来,上海市各级部门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有关对口支援、西部开发和扩大对内开放、服务全国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为上海市服务全国,融入全国起到了桥梁和枢纽的作用。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海对口支援云南、重庆万州五桥三峡库区和湖北宜昌县(2001年更名为夷陵区)、西藏日喀则地区、新疆阿克苏地区。对此,本着“动真情、办实事、重实效”的要求,上海专门成立了三个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建立了专项援助资金。过去的五年,上海在上述地区无偿援助资金8.52亿元,援建项目1650个。选派挂职干部、教师和青年志愿者近600人。安置劳务10100多人,为对口地区培训各类人才和干部2.9万人次……上海市各级部门本着“看得见、摸得着、见成效”的原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海市政府两次被国务院评为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先进集体。
  与此同时,上海市提出了服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方式方法、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制定了实施意见,上海市政府颁布了《关于上海服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意见》(即17条),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上海市服务参与西部大开发工作协调小组;组织了大型经贸团到中西部洽谈和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091项,总金额达606.56亿元。
  1998年,上海市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即24条政策。2001年,上海市政府又颁布了修订的24条政策)。全市各区县,各有关委办闻风而动,纷纷制订实施细则,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让各地企业来沪“借地发展、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市集散、借台亮相”。
  服务全国,融入全国,归根到底是实现双赢。
  上海服务全国,不是单向的支援,更不是一种“恩赐”。上海服务全国,不但是为别人好,更是为大家好。
  五年来,上海市充分发挥各项优势,积极服务全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上海已与中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达成了5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
海的高新技术服务机构已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分支机构,为兄弟省市在技术中介、产权交易、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也为上海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输出品牌和技术提供了机会。
  而今,本市在全国各地投资的企业已达4400多家。上海信谊药业公司通过向河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输出技术、管理、品牌,采取市场联营经营方式,组建了重庆信谊药业公司,河南信谊药业公司,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成了当地的利税大户;上药股份与江西省医药集团结成战略联盟,合资共建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在帮助江西同行克服资金不足困难的同时,共享江西1000家医药连锁零售网点的宝贵资源。上海汇丽集团深入对口地区兴办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在上海服务全国的同时,各地企业也在积极投资上海,在此“放大”之后再不断地流向全国,乃至世界。
  1996年从宁波移师来上海投资进出口贸易、工业、房地产的上海埃力生集团,去年底的资产总额比5年前来上海投资时翻了近4倍,现在集团麾下的外贸公司遍布上海、北京、青岛、浙江、深圳、广西等地。
  中力集团从外地到上海投资壮大后,现在的投资足迹遍及新疆、广西、甘肃等西部地区。1998年,中发集团的30多家成员企业在上海共同组建的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几年来,该公司在上海有了超常规的发展,企业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无疑,各地企业抢滩上海,在自身“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上海的繁荣,为上海市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五年来,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所形成的双赢局面,已成了上海和各地不约而同的共识。如今中国入世了,企业之间,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竞争大潮一浪胜似一浪,合作呼声一阵紧似一阵,而其结果也必然是双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