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郊区农业技术培训出成效
2000年和2001年,本市农村成人学校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达到55.4万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5万人次,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的“燎原计划”项目培训23.8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1万人。2001年,经考核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5450人,全市累计获得“绿色证书”的已有95583人,按全市117万户农户计算,平均12.24户农户就有一名持有“绿色证书”的农民。
一、农业技术培训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南汇区教育局及有关部门组织了由市农科院、市县科委农业专家、以及本区农业部门的领导和科技人员组成的区、镇二级宣讲团,以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分析南汇过去以粮、棉、油为主传统农业的弊端,介绍市场信息,论证根据南汇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走“粮经型”之路,实现保粮、增值、富民目标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供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经济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等。听讲学习的对象,从区、镇有关领导开始,之后又扩展到村级干部、乡村科技骨干、示范性农户,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逐步成为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自觉行动,使高优高农作物从试种到推广的时间大大缩短。至2000年底,全区获得农民“绿色证书”的农民达10016人,“燎原计划”实验镇扩展到16个,“燎原”项目达41个,全区“燎原”项目总产值逾3亿元。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8.4亿元,粮经比例调整到40:60。1999年与2000年南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为5869元和5818元,高出上海郊区平均水平。
二、农业技术培训促进了农科教结合
近几年,各部门陆续提出了“燎原计划”、“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家家富工程”、“万家富工程”等实事项目。现在,许多区县和乡镇政府统筹,农科教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提高了综合效益。如嘉定区马陆镇党委和政府把“燎原计划”和“家家富”工程结合实施,在前几年对农民普遍进行葡萄生产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又由上海市葡萄研究所、马陆花卉研究所、马陆特种水产研究所从山东、江苏引进了多名高级人才,充实科研力量,创办了果蔬简报,定期刊出种植、养殖技术,发放到广大农户手中,对广大农户进行技术辅导、管理指导、销售引导,将研究所建设成为农民的学习基地、示范基地、推广基地。全镇共有3144户农户参与“家家富”工程,占全镇总农户的38%,从业人员达3773人,平均每户净收入11491元,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农业技术培训开辟了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青浦区莲盛成校根据本镇劳动力资源及茭白叶资源丰富的实际,开发了绿色工艺品编结项目,培训人数达900多人,直接从事该项目(编结工作)500多人,1998年、1999年、2000年该项目的总产值达2600多万元,出口创汇280多万美元,农民直接得利373万元。该项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也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南汇区彭镇镇通过扁豆生产技术推广成为扁豆之乡,从事种植、运销青扁豆的达10000余人,占总劳动力的61%;祝桥镇、书院镇有近3000农户种瓜,吸纳了大批乡镇企业下岗人员;新场镇在桃子、青菜上市时,本地就有近400多人专搞运输。
奉贤区头桥镇从1992年起实施“燎原计划”,推广了一批先进生产技术和项目。花厅村1993年有10户农户共试种30亩猕猴桃,2000年发展到60多户共种植100多亩,年收入达60多万元。1998年,该镇确定北宋村的“大棚丰香草莓”为燎原计划项目,经试种成功后推广,到2001年全镇11个村13户种植了26个大棚草莓,每亩收入达8000元以上。全镇通过实施“燎原计划”,吸纳乡镇企业下岗人员5000多人。嘉定区各镇都制订了“燎原计划”实施方案,2001年农业技术培训近3万人次,崇明县实施“燎原计划”项目110个(县级32个,镇级78个),结合项目推广培训农民6万人次(44623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