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将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的主题定位于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上。市卫生局昨天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医院切实贯彻改善医疗服务的“十大措施”。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副市长杨晓渡出席会议并讲话。
这十大措施包括:以文明关怀式语言接待病人,认真推行“首问负责制”;二级以上医院试点建立辅助检查预约中心,减少病人往返和等候检查的时间;建立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规范急诊留观病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确保门急诊中级以上医护配备比例和质量规范;按需增设收费窗口,公示医疗和药械收费项目;尊重病人的隐私保护权,落实必要的保护性措施;按醒目、明晰、规范的要求,增设诊疗区域指示标识;方便病人就医,完善、落实各种便民措施;明白规范收费,全市各级医院年内全部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抓好纠正医药购销中行业不正之风,推进药品、医疗器械集中招标工作,坚决查处和治理收受“红包”、“回扣”。
龚学平指出,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安危。
卫生系统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努力把学习、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落实、渗透于医疗服务工作,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病人服务的宗旨。龚学平还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是一项重大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要突出重点、敢于碰硬,针对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抓整改、抓治理,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塑造卫生行业新形象,展示卫生行业新风貌,以优异成绩迎接市八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六大召开。
杨晓渡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党和政府温暖的重要窗口,加强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要切实做到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大力提倡人性化的温馨,努力方便患者就医;为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作准备,狠抓医疗质量管理;稳步推进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从运行机制上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服务的改善;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舆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