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光靠分数“说话”不灵了!“一考定终身”、分数唱主角的传统评价方法将退避三舍。学科成绩再优秀也不一定能享受保送或推荐待遇;品德有欠缺、社会实践不积极或是体锻不达标,都能“一票否决”。这是静安区教育局对初中毕业生实行素质综合评价制、选拔保送生和推荐生的新标准。
据了解,该区初中学校将以一份“初中毕业生素质综合评价记录表”为主要依据,为学生确定等第,保送生素质综合评价须达到“优秀”或“基本优秀”;推荐生素质综合评价须达到“优良”。保送生免试入学,推荐生须参加区统一组织的推荐考试。
素质综合评价是如何“操作”的?在这份“记录表”里,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成为考查的重点,不仅细分为身体、心理、社区活动等8个小项,还提出了具体标准。实践能力项目的分量也不轻,体锻活动、团队活动、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活动、社会实践等均被列入考查范围。特长认定也单独列项,而语、数、外等学科成绩,只是6个考查项目中的一项。学生要让自己的“记录表”显得有分量,光靠分数“说话”不灵了。
综合评价还渗透了“过程评价”的理念,每一项目都涵盖了预备年级至初三4年的表现,并用不同符号描述学生4年中的“发展趋势”,除了学科、活动课程记分,大部分的项目评价使用“优秀”、“良好”、“合格”等描述性语言,动态地、直观地描述学生的成长轨迹。
本市高中阶段招生实行保送、推荐入学选拔部分学生由来已久,但基本上是以考试学科的成绩高低作取舍。静安区实行“素质综合评价”的尝试,赢得教育界人士的叫好。不少中学校长认为,考试选拔是搞“一刀切”,只见分数,不见学生,只能部分反映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水平,素质综合评价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完整的评价,有利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素质综合评价还取代了分数这根“指挥棒”,对初中和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