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系统推进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
唐登杰主任在昨天(3日)召开的加强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研讨会上,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两方面深入客观地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监管工作面临的艰巨挑战。他指出,工业系统要统一思想,切实做好工业企业财务监管工作。
为此,唐主任对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财务监管力度提出六项要求:1、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抓。要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和有关会议,专题分析审计本企业揭示出来的会计信息不实等问题及其原因,制定各项措施,努力从根本上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主管领导要亲自部署,加强经常性的内部审计抽查,掌握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并以此为依据,从账面问题和基层企业入手,在根源上找管理漏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监控机制。2、整改和完善企业财务监控制度。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一是全面推行和实施财务总监、财务主管委派制度。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和稽察工作。三是推广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由社会中介独立会计事务所等审计机构、独立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制度。四是建立财务监管力量的组织协调制度。3、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控力度。一要加强企业财务基础工作和全面预算管理。要认真做好《企业会计制度(2001)》的准备工作,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颁发的有关规定的方法,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核算,正确、完整、按时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资料。同时,建立适应授权管理需要按集团管理模式以产权为纽带关系的一体化全面预算;建立与健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保障体系和执行结果的考核体系。二要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的考核。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各方提供的材料,将会计信息质量直接与干部的任命、考核、选拔挂钩,综合、客观地评价企业领导人的业绩和经济责任。三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要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为基本模式,实现控股公司与二级公司(或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人员、资产、财务的“三分开”和机构、业务的“两个独立”。四要发挥监事会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作用。要把监事会工作与内审、监察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审计、监察机构进行内审或委托审计,对资金流向进行跟踪了解和统计分析,实施监控,特别是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行的监督,构筑内部监督制约体系。五要加大纪检监察部门对财务信息不实和审计所反映问题的调查与追究力度。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与审计部门沟通,充分利用审计稽查手段,在注重加强财务监管的同时,注意在审计中发现案件线索,调查、界定问题性质,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专项审计发现案件线索,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责任人,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理或处分。4、加快财务信息网络化管理步伐。要实现有效的财务监管,必须准确、快捷、动态地掌握和监控关键的财务信息,发挥财务预算的预警、异动分析、控制等功能,要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体系,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网络化管理。必须率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各个单位都要下功夫把ERP系统建立起来。5、加强财务审计队伍的培训建设。财务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必须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实施经济管理、监督、鉴证和评价,从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从企业的决策、面临的风险方面去发现问题、揭露问题、研究问题,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6、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及财税部门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多边贸易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优惠政策的清理力度,剔除其中不合理、不适当和不规范的成份,以体现税负公平和国民待遇的原则。对现有工业等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向,市财政也将实行“进退”有序的改革、调整。企业和政府部门务必有清醒的认识,今后,政府主要是按照WTO规则和法律规范,实施依法行政,承担产业政策导向等职能,不再行包办企业事务,管理方式也会随之改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