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全民健身设施遍社区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736

   
至去年底,上海已有119个健身苑,2611个小型健身点,31个健身校园,22个健身场馆。健身场所总面积已达167万平方米,安置了各类健身器材31961件,总投资达1.4亿元。数以百万计的上海市民在社区健身活动中受惠。不出小区、不要付费,无论清晨黄昏,随时可在家门口的绿化丛中,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阳光和空气,边锻炼着身体。据抽样统计数据表明,全民健身活动对社区居民中的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现代“文明病”,起到了良好的阻缓、减轻,乃至治愈作用,对上海市民的身体素质,尤其在灵敏度和耐受力方面的提高有很大促进。
   
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不仅得到市政府大力支持,连续五年列为“实事工程”,市文明办还把它列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评比的内容之一。市建委也将健身设施配套,列入了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化建设规定中。市体育局为深入持久地推进这项活动,更是将八万人体育场、江湾体育场、浦东源深体育场辟为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并在《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十五”计划》(下称“计划”)中,要求至“十五”期末,各区(县)至少要有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街道(镇)也要建立既有室内健身房,也有室外锻炼处,既有休闲,也可娱乐的健身活动中心。作为试点,现在已在长征镇投资2800万元开始建设。在“计划”中,还要求全市100%街道和50%的镇,在“十五”期末,至少要建一个健身苑;健身点总数要达到4000个。为此,今年将先建20个健身苑和300个健身点。
   
针对不少社区居民健身中的盲目性,只知去健身,不知如何科学健身问题,经上海市体育局及区(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培训、审批,目前持有合格证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已有11645人,分布在全市社区的各个健身苑、点。体育指导员针对锻炼者不同的身体状况,以开“运动处方”的方式,指导市民科学锻炼,不仅目的性明确,能较快改善和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对防病治病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据了解,这种立足社区落地生根的“指导员”,在“十五”期末,将达到上海总人口的千分之一。
   
以社区为主体,居民为对象的全民健身活动,提倡的是户外活动。多亲近大自然,与环境和绿化有机结合,既效果显著又相对投资较少,是上海全民健身活动的方向之一。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考虑到风、雨或许会对健身带来的影响,不断完善社区健身条件,为社区的健身器械加盖轻便结实、美观大方、艳丽醒目的遮阳(雨)棚计划已开始实施。在去年已加盖4000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将增加20000平方米,可为400台运动器械配套。其费用采取市、区(县)各出一点、社会化投入一点、物业、开发商拿出一点来解决。以后凡新建的健身设施都要带有遮阳(雨)棚,以更加方便社区居民锻炼。(市建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