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郊区多项指数居全国之首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759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上海郊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去年郊区粮经比例、城市化率、农民增收幅度均居全国之首,初步体现了郊区的实力和水平。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升了农业的竞争力。与1998年相比,种植业用地占农业用地的比重从85%下降到79%,林、园地面积从5%上升到10%,林、园地面积正以年均10万亩的速度增长;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结构之比,已由1998年的6∶4调整为4∶6,调整力度为全国最大。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郊区计划再用5年左右时间,使农田大体形成以经济林为主的林木花卉、以创汇农业为主的园艺蔬菜瓜果和以优质稻米为主的粮油基地“三分天下”的格局。
  ―――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着力塑造郊区新形象。通过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城市化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至去年底,郊区的城镇建成面积达380万平方米,有近70万农民进镇落户,郊区城市化水平已达47%,城市化率居全国之首。今年,松江新城一马当先,目标直指国内一流的中等规模城市;安亭镇依托汽车产业,将建成“国际汽车城”;高桥镇将建成以亲水为特征的门户型港口重镇;浦江镇规划建设9万亩城市森林,将形成“城在林中、居在绿中”的形态特征;朱家角镇规划建设以休闲度假和生态居住为特色的新城镇。同时,围绕“造林、保洁、清河、治污”4个重点,全面营造郊区环境新貌。
  ―――落实四项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去年市政府落实四项措施: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结构调整增一块;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非农产业长一块;鼓励非公经济创业,财产性收入加一块;完善农村养老和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保障补一块。全郊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50元,比上年增长5.1%,增幅居全国首位。为争取实现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郊区将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并通过本土就业、跨地就业和境外劳务输出等途径,争取再新增5万个非农就业岗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