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推进稻米优质化符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1年,上海郊区推进优质稻米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优质水稻推广面积大、比例高,种植面积为98.6万亩,水稻优质化率达43%,较上年提高30多个百分点。其中:“寒优湘晴”种植面积为41.8万亩,占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的42.4%,比上年增长了1.8倍。
今年优质水稻推广基础工作扎实。一是种子准备充足、质量较好,今年优质水稻可种植面积在130万亩以上。二是引进、筛选、鉴定出一批优势水稻新品种(系),其中5个常规稻新品系和5个杂粳新组合的综合性状较好,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今年可进一步扩大示范、鉴定。三是优质稻米高产保优栽培技术有发展。
今年是实施优质稻米发展计划的第二年,计划目标为上海市水稻优质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以“寒优湘晴”为主的优势杂粳水稻种植面积55万亩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速新品系(组合)的鉴定和示范。对近年来上海市选育出的一批优质水稻新品系,应按《种子法》规定及早进入试验、鉴定程序,并抓紧试种和跟踪测定。
二、抓紧种子调剂,妥善安排制种。各区县要按今年优质水稻发展面积,有计划地抓紧做好种子调剂安排,严把种子质量关,确保优质水稻年度发展计划的完成。
三、加强保优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加强优质稻米集中种植区域和新发展区域的技术指导,形成保优栽培技术标准,并逐步推进保优标准化栽培。
四、抓好管理指导,确保制种质量。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按《种子法》及有关管理申办种子生产许可证,严格审核,特别对杂交粳稻制种和亲本繁殖,要严格检查其隔离条件。“寒优湘晴”制种要以区县为单位统一制种,镇(乡)级不得自行制种。要进一步加强对制种基地的技术指导,提高制种质量。
五、集中区域布局,探索优质水稻产业化。各区县要科学合理安排茬口,做到相对集中连片种植;加强农商合作,积极培育引进、扶持龙头企业,提倡订单生产,逐步实现优质水稻区域化生产。
六、切实加强领导,抓好措施落实。把落实优质稻米发展计划作为当前春耕备耕工作的重要内容,稳定扶持政策,加强工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