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世界水日”来临在即,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昨天从市水务部门传来:今年申城“水”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总投资金额达73亿元。目前,这批“水资金”已经启动了黄浦江日处理560万立方米原水工程、市区14个积水点改造、竹园污水处理厂、杨树浦和南市百年水厂改造等一批重大“水”工程。
过去,“水”行业作为一个自然垄断行业,资金投入主要靠政府,如今是否依然?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说,除市政府在水利、防洪等方面进行投资外,从今年开始,本市将探索出一条“以水养水”的新思路,通过社会融资、盘活存量、企业自筹等方式,打破过去“水”资金瓶颈,建立起一个持续发展的“水”机制。据介绍,这一新机制由三部分组成:
―――社会融资。今年,本市水市场将打破长期的垄断格局,向社会开放,建立起多元化投资体系,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使资金流带动“水流”。今年年内,竹园污水处理厂、自来水浦东公司将完成招商引资,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向社会推出天山、龙华等污水设施投资项目。有关部门透露,由于回报率稳定、又属于环保产业,法国里昂、英国泰晤士等世界一流的水处理企业对这块“蛋糕”趋之若鹜。据悉,本市今年社会融资金额在16亿元左右。
―――盘活资产。过去,水务公司由于沿袭了计划经济模式,资产运作过于呆板,使许多存量资产不能好好利用。从今年开始,市水务部门将建立起市场化运作模式,水务资产公司通过收购等市场化运作,盘活水资金,提高水效益。目前,水务部门正在推动“污水合流一期工程”盘活方案,一旦付诸实施,将有16亿元资金被盘活,并投入到今后的重大工程中。
―――企业自筹。水务局成立后,原有部门之间的壁垒基本打破,“水”也开始流畅起来。今年,水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行主副业剥离政策,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促使企业自己到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让企业自己筹措资金进行发展。据悉,今年企业自筹资金将达到21亿元。今后,企业还将在河道整治、污水治理等方面通过与区县、乡镇政府的合作来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