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实施“曙光计划”成效显著
由上海市教委组织实施、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的旨在培养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的“曙光计划”,至今已开展7年,共投入近2000万元资助了280名青年学者。他们当中有约40%的人经历过海外学习或工作,80%以上的人参加过国际合作研究或学术活动;具有博士学历的为264人,占到了94.29%,双硕士或硕士学历的有14人,是5%。他们全具有高级职称,其中186人为正高级专家,比例高达66.42%。
一、“曙光计划”获得了众多的成果
7年来“曙光计划”实施取得了极好的成效。曙光学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科学技术、文艺体育、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研究领域作出了尽力的贡献,完成了85项重要的科研成果,经立项检索查新和专家评价,大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沈晓明教授多年来他带领课题组,先后负责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攻关、荷兰NItricia研究基金、美国Johnson&Johnson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16项,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 部分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所主持的研究,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6篇,举行学术报告40余场。有7篇论文为Medline 所收录,3篇为SCI所收录,有30篇文章(包括专著)先后75次被国内外52篇论文所引用。他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首次在国内证明了我国现阶段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危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明了补充钙剂预防铅中毒的理论,并首创纸片法筛查儿童铅中毒的方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内9个省市24个单位推广,并得到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为推动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的广泛开展,为在全国和上海停止使用含铅汽油、全面推广无铅汽油作出了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医学院马兰教授在“阿片类成瘾性研究方面”处于国际研究的前列。阿片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有价值的强力镇痛药之一,但以吗啡、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化合物长期使用后肌体会因此产生耐受(效力降低)和成瘾(身体依赖和精神心理依赖)。这不仅很大地限制了阿片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而且造成了毒品滥用这一世界性的严峻医学和社会问题。马兰教授的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阿片受体样受体在神经细胞表面与阿片受体的共存和它的同源脱敏,并首先证明了阿片受体羧基末端在阿片类神经递质诱导下迅速发生磷酸化而导致阿片受体活性下降,揭示了阿片受体磷酸化在阿片类药物耐受和成瘾性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课题组发表的研究成果全在国际最高级的核心刊物上,并被引用120多次。研究成果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华大学邵惠丽教授承担的 “绿色材料――Lyocell纤维制备” 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高性能的可清洁生产的新型纤维素纤维制备领域的空白,而且研究水平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并成功地开发了独特的适合工业化中试的纤维素溶解工艺及Lyocell纺丝工艺,由此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著名的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四十余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同时为我国今后大规模的Lyocell纤维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依据,也为我国现有粘胶纤维工业的环保化生产及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样板工厂。
Lyocell纤维产业化项目已被上海市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该项目又被国家计委批准为“十五”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被教育部评为2000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
上海戏剧学院卢昂副教授十年来独立执导或与人合导的戏剧戏曲共20多年部,涉及10多个剧种,他6次获得文华奖、2次获文华导演奖、3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优秀演出奖,1次获中国话剧金狮导演奖,2次入选中国艺术节并多次带作品参加国际艺术节的交流活动。此外,他还获得了上海市文化新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是当今活跃在国内舞台引人注目的青年导演之一。上海市委宣传部、社科院等专门为卢昂举行了艺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与上海的20多位专家对这位青年导演的艺术追求给予了热情的肯定和鼓励。专家们认为卢昂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学者型导演。市委副书记龚学平也专门发来了贺信,祝贺卢昂在戏剧教学和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曙光学者获得了众多的荣誉
以第一主持人获得的科学奖有:1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人获得国家社科三等奖,3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人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人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决策咨询一等奖,6人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1人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人获得求是奖。根据对前几届学者所作的统计,约有70%的学者获得过科学奖。
学者中有6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6人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5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5人授予上海市十佳青年,4人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人选为上海市文化新人,1人获得巾帼创新奖,1人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1人获得上海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1人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根据对前五届154名学者进行的跟踪调查,获得过荣誉奖项的学者竟达139人次。
曙光学者群是个进步、自强的群体,它的晋升率达到46.99%;这个群体中担任系、所以上职务的骨干力量有153人,达到了54.28%;1人担任了部级领导,有20人担任了相当于行政局级以上职级的领导岗位,其中3人调到了北京,3人调到了市级领导机关。
三、“曙光计划”开展了众多的活动
“曙光计划”是上海市教委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工作计划,市教委很多职能部门尤其是组织、宣传、人事等部门从各个角度关心着“曙光计划”的进展。各高校的领导、科研、组织、人事部门也非常重视“曙光”人选的选拔,很多都是在校务会上讨论才最终推荐出人选。上海市委组织部专门为曙光学者组成一个考察学习团上井冈山学习,2次春节对部分学者进行了慰问,并且每年给10名学者到党校学习提高,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曙光”学者的自尊、自爱、自强,激励了学者们奋发向上。宣传媒体给了“曙光”很多的报道,每年的《上海教育年鉴》、《上海科技年鉴》、《上海年鉴》、《上海科技进步报告》都载录了“曙光”的信息,各大媒体都对“曙光”做过报道,电视、广播都做过专题节目。“曙光计划”的成功实施是各方面努力的共同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