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构建“三网合一技术”信息平台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849

   
跨入新世纪,上海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更好地服务全国?上海市有关部门为此不断作出新的探索。在去年召开的上海市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指出,“要在继续运用传统对口支援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各类现代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通远程教育网络
   
能否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因素在于有没有人才,而人才需要培养、培训。前几年上海在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开展人才培训工作时,较多采取派教师、医生、技术人员上门开展培训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虽比较好,但由于两地相距较远,使得原有的培训工作在内容上、时间上和受训范围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如何突破传统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持续地加快为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培训人才,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2000年12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协作办公室牵头,市教委、经委、农委、科委、民宗委、人口和计生委、卫生局、环保局、妇联、希望办等委办和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参与,由上海广电健洋网络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的“白玉兰”远程网,作为全国首家远程教育网,以“集中优势,服务西部,培育人才,面向未来”为宗旨,通过卫星、互联网、邮电通信等“三网合一技术”,实现综合性服务平台的功能,为中西部地区的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发展架设了一座空中课堂。“白玉兰”远程网的特点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图像和声音同步传输给中西部地区的接收点,它具有图像直观、可感和清晰度高的效果;在各个教学接收点上,教师与学员可现场进行可视提问、讨论;可进行跨地域大范围的持续授课。
   
“白玉兰”远程网于2000年12月起先后对云南、重庆、湖北等地开通,并在云南省的红河、文山、思茅三个地州援建了32个教学点,在重庆三峡库区援建了2个教学点。
   
需要什么内容就能传送什么
   
参与“白玉兰”远程网授课的教师是上海市教育、卫生、金融、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界的领导、专家。远程网培训的内容涉及科、教、文、卫、环保等多方面,如上海市教委针对中小学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市环保局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讲座,市妇联有关21世纪女性形象及社会、家庭、青少年的讲座,市计生委有关计划生育的系列讲座等。“白玉兰”远程网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云南思茅地区的教师王林的话,对“白玉兰”远程网作了最好的注解:“我们需要什么内容,上海就传送什么。全面、系统、生动的培训内容解了我们许多困难。”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协作办公室统计,从2000年底到2001年底,上海市教委对云南省、重庆万州移民开发区和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库区的2700多名中小学教师实施了总计12个专题56个学时的教育专题培训;上海市环保局通过“白玉兰”远程网对云南有关州县的580多名环保专业干部实施了7个专题28个学时的环保专题的培训;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计生委和上海市妇联也分别对云南实施了卫生医疗的11个专题、11个学时,及计划生育的7个专题、7个学时和妇女工作的4个专题、9个学时的相关专业的培训。据统计,“白玉兰”远程网开通一年多来已累计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中小学教师、计划生育和妇女干部、医务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等专业人员一万多人。目前在全国10多个省市设有“白玉兰”远程网的网点300多个;除了开通了教育网外,还开通了医学网、环保网。
   
让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白玉兰’远程网给我们的帮助,虽不像资金、项目那样直接,但使我们真正得到了实惠。这是上海从根本上服务中西部的英明措施。”重庆市五桥区经协办副主任谭久明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云南省卫生厅今年将在全省卫生系统推广“白玉兰”远程网的教学内容;同时,环保培训也使云南省的环保部门尝到了甜头,该省环保部门表示今年将扩大“白玉兰”远程网的培训点。   
实施“白玉兰”远程网,是实现上海服务中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步骤和具体实践,也是实施对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人才、技术培训,提高欠发达地区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一年多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白玉兰”远程网,为东西部联动发展架起了一座互动的桥梁,为上海服务全国提供了新的通道。目前,这一做法,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好评;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报,对上海的这一做法进行了肯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