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据园林部门统计,连日来参加植树的市民逾4万人次,今春本市的义务植树面积已完成约40公顷,相当于去年全年市民义务植树的总量。这几天在浦东国际友谊林、闸北共康高压林带、闵行浦江镇林带等市级植树基地上,拖家带口、偕老扶幼前来植树的市民络绎不绝。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形成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仅仅是上海正在推行的“都市森林”计划的一个缩影。到2020年,本市将真正建成一个林中上海、绿色上海。
改革开放以来,申城绿化快速“起跑”,从1980年到1998年,本市年均新增绿地413公顷,几乎是改革开放以前的20倍。在此基础上,市委书记黄菊提出:“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市政府据此大力推进“规划建绿”,4年大笔泼绿,使本市新增公共绿地3247公顷。今年起,本市绿化发展又掀开一个新篇章:挥就四个大手笔,构建一座“都市森林”。
结合中心城旧区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化城镇。2005年前,本市将建起若干个10公顷以上的大型绿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绿地格局,如以汽车文化为核心的安亭主题公园、中央绿带与滨湖为主题的松江原生态公园等。
结合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建造浦江、佘山等5大片林。5大片林分别位于市中心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对市中心形成一个“森林包围圈”。园林专家分析,一旦建成将大大缓解市中心的热岛效应、全面提升本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结合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将大小金山岛、崇明岛东滩候鸟保护区、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等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囊括其中,让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发挥其特定的生态效应。
结合城市重大工程建设,在市中心构建出一张“绿”网。到2020年,市域将形成“环、楔、廊、园、林”的总体布局:市中心外环线外侧建设500米环城林带;桃浦、东沟等8块楔形绿地穿插市中心;在城市道路、河道、轨道线形成纵横交错的绿廊;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建成雕塑、民俗等森林主题公园。不久的将来,申城将处处荡漾着绿意,时时都跳跃着绿色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