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中国需要世博会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843

   
初春的北京,阳光灿烂,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晴空下,玉兰花含苞吐蕊,杨柳绿丝缕缕,以一片明媚春光迎接国际展览局考察团的到来。
  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博会”。他们激情满怀地说,“开放的中国需要世博会!世博会也需要中国!我们全力支持中国申办世博会!”
  中国需要世博会
  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综合性奥运会”,是世人对世博会的别称。150年来,其从未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过。世博会选择中国,将创主办地新纪录,这不仅是中国的自豪,也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荣耀。
  “开放的中国需要世博会!”曾参观过1986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建中代表大声疾呼。许多代表、委员说,上海世博会如能申办成功,将与北京奥运会一起,成为21世纪初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双引擎”。
  飞转的“引擎”,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上海。据最新消息,如申办成功,上海的直接投资将达20多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商业设施、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将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变化还体现无形之处,世博会需要高水平的融资、法律、会计,以及规划、管理等专业服务,这将大大提高上海的开放程度,使之更好地与世界融合。何善权代表认为,中国独具匠心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主题,将是一次城市建设发展理念的深化。如果申办成功,对于正以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为参照系,力图吸引全球目光的上海来说,观念进步的意义,比崛起一大批有形建筑物可能更为深远。
  世博会在为上海发展助力的同时,还会推进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江苏代表说,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长江三角洲现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离国际大都市距离尚远。若中国世博会申办成功,必将加快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
  上海有能力承办世博会
  谈起“申博”,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何善权代表充满感情:10年前,浦东开发开放之初,上海就参与筹划申办“世博会”。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对世界说,中国申办世博会时机成熟,上海也完全有能力承办世博会。
  上海承办世博会,信心从何而来?代表、委员们自豪地说,信心来自日益强大起来的祖国;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10年来,上海每一天都在变化:逐步完善的海陆空交通枢纽,缩短了与世界各国的距离。浦东发展硕果累累,“三港二网”进展迅捷,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蓄势待发,勾勒着现代化的风景。欣欣向荣岂止体现于不断崛起的厂房、高楼,桥梁、地铁,上海正成为一座生活美好的城市、“天蓝、水清、地绿”的东方生态乐园。上海成功承办财富论坛、APEC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以及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更积累了丰富会展经验。
  “十五”期间,上海准备投资200亿人民币,将交通、电力、电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再作系统完善,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到2010年,上海的变化定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这都为上海承办世博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何善权代表十分自信。
  自信的,不只是上海人。许多代表、委员以一组民意调查数字作证:94.4%的国人拥护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92.6%的国人认为中国有能力举办2010年世博会……来自华北的孙柏秋委员说,申办“世博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13亿中华儿女都是坚强后盾。更令代表、委员信心十足的是:国际展览局成立150余年来,从未有过国家元首出面支持申博,但中国做到了!
  申博,我们全力以赴
  申博,我们将全力以赴。包起帆委员说,上海已经将“世博会”选址在黄浦江两岸,希望通过申办,进一步展示国家形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力和国家形象。
  目前,我国申博即将走过一半过程。面对6个国家间的激烈竞争,代表、委员坦言:“不管我们申办能否成功,这对中国、对上海而言,都是一次极好的机会。我们希望在竞争中取胜,因为竞争将促进世博会的发展,提高世博会的水平。
  申办世博,重在参与。吴莉莉代表认真地说,申博的过程就是展示上海形象的过程,也是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给国家和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
  代表、委员们一致感到,无论中国此次申博能否成功,都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我们将全力以赴,坚持到申博的最后一刻。
  上海人民期盼着2010年世博会,中国人民也同样热忱地渴望上海承办世博会。2010年的世博会将使全世界朋友大开眼界!代表、委员们想大声对世界说,上海是中国的窗口,上海也将是世界的窗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