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前不久,上海闸北区芷江西街道新赵家宅地区近百户居民拧开龙头,“哗哗”只见水龙头流出的水又清又急,超过原先的数十倍,居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派出代表带上一面绣着“一片爱心为民解忧”的锦旗和一封情深意切的感谢信,赶到上海市北自来水公司,紧握住乐林生总经理的手,连声称道:感谢你们更换旧水管,不仅解除了我们经常断水的烦恼,还使我们喝上不受污染的水!这是上海市政府坚持数年投巨资做好水文章的一段小故事,也是全市人民感谢政府的一个真实缩影。
“九五”期间,上海的日供水能力只有500多万立方米,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全市自来水需求年年递增,市民用水供需矛盾突出。为此,市政府每年把增加供水能力、改善市民用水条件、提高饮用水质列为市府实事项目。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投入资金50多亿元发展上海供水事业,用于开辟新水源、建设新水厂、改造老管网等等。上海先后建成了黄浦江上游二期引水工程和长江引水二期工程系统,结束了上海百年来仅靠黄浦江单一水源的历史。同时,新建了5座新水厂,每年铺设新建数百公里的供水管道,使上海的自来水供应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水质明显提高。
据了解,上海目前日供水能力已达到720万立方米,供求平衡,还略有富余,满足了上海建设发展需求。
解决了水源问题,上海的供水管网改造又被市府提上了议事日程,从上海杨树浦水厂成为我国城市史上第一家现代水厂算起,上海的供水管网已有近120年的历史。供水管网直径在75至2000毫米以上的从4000多公里增长到如今的近8000公里,增加了一倍左右。但是,上海供水管网中老化锈蚀现象十分严重,有约800公里在超期服役,存在着漏水爆管和二次污染的隐患。这几年,上海市政府又投入近10亿元及时进行大规模的管网管材的更新改造,全市约有1000余条老式里弄的陈旧管网得到了更换,杜绝了水质二次污染的产生,进一步降低了管网漏失率,大大提高了管网的供水水质和服务压力,确保了市民的用水和健康。
由于上海市政府的重视和大投入,上海的自来水水质越来越好。据一项最新检测报告显示,上海自来水出厂水浊度从1.8NTU降低到0.2NTU,管网水浊度、余氯、细菌和大肠杆菌四类35项水质指标合格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99%以上,水质已全面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有关标准,有些指标甚至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标准。
如今,上海一些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内,已陆续安装了分质供水系统,喝上了管道优质水。根据国内首次编制的上海城市总体供水规划,用不了多久,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一样,上海部分市民“打开龙头即能生饮”的愿望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