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人大代表畅谈上海如何抓好机遇加快发展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897

   
江泽民总书记昨天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向全国发出了新的动员令:抓好机遇、用好机遇,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坚持发展、加快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问题。
  今天,上海代表学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群情振奋:一定要认真贯彻江总书记的讲话,抓好机遇,加快发展,海纳百川,开拓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再创两个文明建设新业绩。
  辩证分析,把握形势,迎难而上
  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速明显减缓的背景下,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坚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上海“十五”开局年,更是全面丰收,写下了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十年两位数增长的新篇章……
  2002年,面临新的困难和严峻挑战,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上海能否超越周期,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代表们一致认为,前进路上有险难,但辩证看形势,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郑健龄代表说,连续十年两位数增长的高基点,对上海继续保持高增长是重大考验;但十年持续增长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难得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身健体”打下的厚实底子,为上海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资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上海要率先探索,努力趋利避害。探索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新问题。董浩林代表认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争取发展新机遇的过程。加入世贸组织后,上海作为开放度较高的城市,完全有希望争取“先发效应”,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于建敏代表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近期内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企业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业问题也会更加突出。但可以通过拓展新领域,发展服务业、旅游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很多代表感到,上海确立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将使上海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伴随浦江两岸开发、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上海化工区等一大批项目的启动,投资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热潮的掀起,上海的投资需求会得到大大释放;同时,住房消费、个人购车、教育、文化、医疗、体育、旅游等消费也存在很大上涨空间,将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有生力量”。这一个个发展机遇,都将为上海超越周期发展再添胜算。
  抓好机遇,用好机遇,奋发有为
  抓好机遇,用好机遇,关键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善于寻找新的发展天地。王鸿英、朱士明等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既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表现,也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内容。全国有9亿农民,如果每位农民每月吃500克肉,这将是一年540万吨的市场。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辟广阔的城乡市场。
  抓好机遇,用好机遇,应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夏克强、吴莉莉等代表说,今年上海将启动建设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现在欧洲的国际枢纽机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周边国家都在争夺亚太地区国际枢纽空港的地位,对我国形成屏障趋势。我国要抓住机遇,加快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建设。上海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克服各种困难,做好工作,为中国民航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调整,上海进入了新一轮劳动力调整期,出现了青年失业人员增加、离土“农民”就业难等新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寻找新思路,新举措。”祝均一代表说,上海今年将根据新的情况,把促进就业的主题定为“就业援助行动”,推进“4050”工程,援助一般困难群体;实行双向承诺,援助特别困难群体;实习见习补贴制度,援助青年失业人员,把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发展,加快发展,再写辉煌
  中国加入世贸、申博、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上海迎来了一个个机遇。代表们认为:化机遇为发展,必须真抓实干。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陈祥麟代表提出,汽车工业要在练好内功、开发新产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加强与国内其他汽车集团的交流合作方面下功夫。
  一些代表提出:要抓住国家将上海作为服务贸易领域先行开放试点城市的机遇,率先把握入世的契机,率先掌握世贸的规则,把最开放城市的先行效应落到实处,争取先受惠、先发展。必须着眼未来继续扩大对内开放,要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中,吸引众多的国内企业和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在对内开放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朱丽兰代表大声疾呼,要进行制度创新,特别是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国际市场日益剧烈的竞争态势和日益增加的技术壁垒,要求我国企业要增强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卢麟代表说,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必须以新的市场为导向,让大量先进的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于经济的发展中去。
  发展,要找准“载体”。范德官代表谈到,上海郊区将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增强园区功能开发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精力抓大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亮点”企业;发挥经济小区的优势,培育一批多元化投资的实体型、科技型民营企业,使经济小区实现吸纳就业100万,创造税源100亿,使园区的集聚、示范、带动功能得到更大发挥,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一些代表深切感到,上海的新一轮发展,必须融入全国,特别是长江流域,积极探索与兄弟省区市加强合作的新路子,把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与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胡炜代表说,上海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对外开放,探索离岸金融市场、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引进和培育国内外有信誉的中介机构,提高上海经济辐射和服务全国的能力。一些代表还指出,必须用世界的眼光来加快我们的发展步伐;必须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开拓通道,提供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代表们表示,只要我们讲大局、谋发展、鼓实劲,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璀璨,祖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