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近年来,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中,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结构――一体化综合交通工程,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申城的城市交通中,也成为轨道交通的新概念。
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段,南起上海铁路客站北端,北至上海北部的外环线,全长12.46公里。其中地下线为4.21公里,一般地铁高架线为2.9公里,一体化高架线长度为5.35公里,设汶水路、场中路、保德路、长江西路4座一体化高架车站。
所谓“一体化高架结构”,就是集地面道路、地铁(地面以上2层)、高架道路(地面以上3层)于一体的综合交通工程。这种结构是充分利用道路空间的典范实践,在上海这个“寸金之地”的特大城市中,尤其显得重要,属国内首创。
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段的地下线路出地下隧道后进入高架结构后,与道路高架在平面上叠合在一起,构成双层高架结构的形式。该结构形式既具有轨道交通高架结构的设计要求,又具有道路交通高架结构的特点。在设计中存在着不同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的统一与协调的问题。特别是桥梁抗震规范对这种结构形式不适应性的表现也较为突出。另外,对轨道交通来说,其高架桥的沉降量控制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而城市高架道路却未必如此重要。因此,在设计中根据所选定的结构形式,按结构所受荷载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共同承受地铁与道路交通荷载的结构采用了极限技术标准和规范,且采用了极限状态法设计,并按允许应力法较验的原则进行设计,这样既保证了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又体现了设计的先进性。对这种结构的抗震设计还专门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了3级(小震、中震、大震)为抗震设防标准。
在一体化高架车站设计中,由于高架道路与高架轨道、以及地面交通共同组成一个交通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考虑“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使科学合理、景观优美、便利快捷的换乘以及互不干扰、配合协调的精神在高架一体化车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02年年底,四座风格各异的高架一本化车站将在申城轨道交通建设中崭露头角。(市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