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人大代表畅谈上海如何服务全国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860

   
跨入新世纪,上海服务全国又翻开新的一页。上海如何在更高的起点上服务全国,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发展自己,连日来已成为与会全国人大代表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融入全国写辉煌
   
目睹90年代以来上海的发展变化,代表们都有一个共识:上海是在融入全国、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创造辉煌的。向全国敞开大门,扩大开放,是上海服务全国的一大举措。几位上海代表说,目前,申城已汇集外地企业近2万家,其中很多是北大青鸟、深圳华为、远大空调这样的知名企业,外地企业抢滩上海,带来了上海的繁荣,为上海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外地企业进军申城的同时,上海企业也阔步走向全国。目前本市在全国各地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4000多家;上海70多家大型企业,已经有70%左右开展了跨地区经济合作。如上汽集团的国内配套企业达400多家;上海建工集团承建京张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上海光明乳业公司在内蒙古建奶源基地;金融业、商业也渗透融入各地发展……对此,上海代表董浩林感慨万千:“只有走出去,用全国的资源,做全国的市场,办全国性的公司,企业才能更快发展,也才能日益凸现上海的带动作用。”上海烟草现已在云南、贵州、河南等烟叶产地建起粗加工厂,为上海企业提供了数量保证、质量稳定的原料,也使产地的原料有了固定的市场。
   
服务全国,还必须学各地之长,创上海之新。一些代表说,外地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是按照新加坡国际通行准则建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很先进,为上海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确立全中国的坐标系
   
服务全国,上海已迈开大步,但走进新时代,面临新发展、新情况,上海要打造“服务全国”的新平台,还必须有新观念,新探索。
   
一些上海代表感慨地说,上海的发展令国人、世人瞩目,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要有一个全中国的坐标系、参照系。只有真正认识到上海在中国的地位作用,才能自觉地为全国服务。上海代表吴念祖谈到,上海的建设发展一定要立足于国家战略,为全国服务、为长江三角洲服务,如上海的“三港三网”建设蓝图,就是在全中国的坐标下描绘的,深水港、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等的建设,得益的不仅是上海,上海的“腹地”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都会广泛得益。上海与江浙两省地理相邻,人文相亲,上海的发展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历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上海如何挥写“服务全国”的大文章,与上海代表团同住国谊宾馆的江苏代表周耀庭说,入世后,上海的企业不仅要有全球化的理念,还要有全国化的理念,上海服务全国,不仅是支持其他地区发展,其实也是开拓自我发展的空间。
   
上海代表高卢麟指出,在服务全国过程中,上海要多走全国大市场之路,改变狭隘的“本地化”倾向。同住国谊宾馆的内蒙古代表谢宏祖也有同感:一些上海人的“乡土”观念太重,不愿到中西部地区工作,这方面真要向浙江、四川等地的人员学习,内蒙古到处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无论办企业,还是做生意都干得很出色。中西部生活艰苦是事实,但许多外国老板在这里照样干的欢,为啥上海人难以承受呢?是否也要转变一下观念?谢宏祖代表说,对干事业来说,中西部地区的舞台是很大的。当然,吸引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到中西部工作,要有新思路,要用新办法,搞计划经济那一套是不行的,这也要讲“双赢”。
   
我们要把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为目标而不是手段,作为战略而不是作为策略。上海代表普遍认为,只有这样,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龙头”的上海,才能争取先发效应,一马当先,引领万马奔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合作发展,创造“多赢”
   
在共同繁荣中求得多赢,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在万马奔腾中争取自身的高速度,上海必须找准服务全国的“切入口”。江苏、内蒙古代表团的一些代表认为,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上海的优势。上海要化“势能”为“动能”,在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内蒙古代表冯笠热切地说,北京华联在呼和浩特市开的超市非常火爆,上海也有许多知名超市,如果能来内蒙古开设连锁店,肯定大受欢迎,大有作为。这不仅能带来现代商业理念和管理经验,还能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培养商业人才。对上海的企业而言,以重整、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内蒙古商业企业改革,其实就是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是一种“双赢”。
   
上海与各地合作发展的空间很大。高卢麟代表认为,上海要舍得把一些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到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头脑在上海,生产在全国”,这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有利,对上海城市功能调整有利,更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谢宏祖代表殷切地说,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中西部地区,资源十分丰富,希望上海进一步探索各种新方法,用好这些资源,既有利于上海的发展,更是对中西部地区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力支持。江苏代表傅寿仲谈到,上海和江苏同属一个农业经济带,在农业发展上各有优势,可以分工合作,相互促进。上海可以重点发展都市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众作物则由江苏等周边地区来搞,达到互利的目的。一些上海代表还提出,上海可以通过合作培训等形式,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人才,尤其是经济人才,创新上海服务全国的品牌。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在新一轮发展中,为国家作出新贡献,更好地服务全国是必由之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