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02年上海消费品市场展望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2036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02年是上海实施“十五”发展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加入WTO后经受考验的第一年。据有关人士分析,今年上海消费品市场将出现十大趋势。
   
一、人们钱袋会更鼓。一个以职业经理人、金融证券业人士、三资企业白领和私营个体经营者为主体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去年上海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883元和5850元,同比分别增长9.9%和5.1%。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1811元,同比增长17.3%。况且在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中,工资奖金已不是唯一收入,因此,消费预期更好。随着上海人均GDP突破4500美元,万元能级的商品受到青睐。2001年,上海商品房销量超过20万套,其中个人购买19万套,占95.3%;外地人购买3.15万套,占15.8%,境外人士购买3639套,占1.8%。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去年售出轿车4.31万辆,私车牌照拍卖价也一路攀升,显示了这两大能级商品的强大的消费潜力。
   
二、市场商品会更丰。目前,上海市场上商品品种约有20万种,而国外购物中心内商品近100万种。随着加入WTO后关税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将大为增加,上海的商品供应将更加丰富多彩,上海各大百货商厦、超市公司的商品更新率也将由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30%上下。
   
三、商品服务价格会更廉。关税降低后,上海市场上的进口商品价格水平会明显下降,从而将拉动国内三资企业产品价格走低。国内垄断行业的价格壁垒将被打破,电话、铁路、航空、公用事业等服务收费将按照市场经济排列的规则定价。2001年的居民消费价格也出现回落迹象。8大类价格指数中,除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居住类分别上升0.3%、2.1%、2.3%外,其余5类均呈下降态势。
    四、国际购物天堂氛围会更浓。
按照上海商业“十五”计划要求,今年将开发完善“四街四城”市级商业中心的经营功能,重点推进12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沿街式、团组式、多点式的居住区商业;加快郊区城镇商业发展,以“一城九镇”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积极推动商业专业特色街的建设,在原有的10条市级专业特色街基础上,引导和开发适合现代消费趋势的新街。
   
五、人们的消费方式会更多。“十五”期间,上海商业将在交通便捷,客流集中,辐射区域广阔的地方,建设3―5座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功能于一体的15万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化大型购物中心。座落于陆家咀地区的24万平方米的正大广场,即将开门迎客。旅游业与商业的结合、体育事业与商业的结合、文化事业与商业的结合都将在2002年内产生新的内容和形式。网络销售将成为一种新兴消费方式,依靠便利店为支撑点,发展电话订货、网上订购、送货上门,将使人们有更多时间去休息、娱乐。
   
六、连锁业发展会更强。2001年,上海超市、便利店、大卖场零售额已达520亿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28%。今年将继续调整超市结构,鼓励发展食品加强型超市。在缺少商业网点的地区,继续发展超市门店、便利店和副食品零售网点,并积极推进连锁业态的内部重组,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根据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以及周边地区商业环境,有控制地建设发展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其标准是内环线内严格控制,内外环线间适度控制,外环线外可以发展,每20万人或半径3公里商圈配置一个。
   
七、商业法规会更全。政府商业管理将从行政管理为主向法制管理为主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从管理部门商业向管理全社会商业转变,并将对现有的商业法律和政府规章进行梳理,结合上海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一批市场管理、行业准入、商品质量管理、食用农产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商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逐步形成上海商业法律法规体系。
   
八、商业、服务领域会更宽。2002年,上海商业将加快改造、发展传统的美发、沐浴、洗染、照相等生活服务业,重点培育30家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生活服务企业。积极推动拍卖、租赁、典当行业的有序发展,通过联合重组,逐步培育形成2―3个拍卖和租赁行业的“龙头”企业。鼓励和发展咨询、广告、展览等中介服务业,推进物资循环利用事业发展,鼓励发展规范经营的二手货市场,整顿废旧物资回收市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九、“走出去”步伐会更快。2002年,上海商业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输出优势业态、优势管理为核心,大中小并举,各业态联合,以国内零售市场的拓展带动上海批发商业的发展。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网络,形成现代化的流通体系。2001年,上海商业已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点1427个,比上年增长20.7%;营业面积达102.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2%;实现市外销售额68.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上海商业将与国际零售集团合作,进入其国际采购网络,积极推动国内商品出口。
   
十、消费规模会更大。2001年,上海商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1.3亿元,同比增长8.1%,平均月销155.1亿元。预计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比去年增长8%左右,突破2000亿元大关。
   
上海商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继续增加,2001年,批发、零售、餐饮业共实现GDP524.6亿元,同比增长9.8%,超过第三产业GDP增幅1.2个百分点;对全市和第三产业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0.6%和20.9%。

相关阅读